在原清朝御膳房师傅的帮助下,颐和园听鹂馆以寿膳膳单为基础,挖掘整理恢复了当年作为清朝帝后的寿诞宴,也是内廷大宴之一的“万寿无疆席”的寿膳制作技艺。听鹂馆一直以接待国内外政要及贵宾为主,在这里用餐的中外政要已达100多位,接待政府代表团200多个。它不仅保持了中国传统饮食的精髓,而且体现了深刻的敬老、孝老的文化内涵。……[详细] |
北京西郊种植水稻,始于三国曹魏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京西水稻作为专供宫廷的贡米始于清代。据《永宪录》记载:康熙时“其供御膳,曰御稻米,出京师西山”。这种在万寿山、玉泉山周边地带生产的优质粳米型稻米具有米粒圆润,清香适口的特点,尤宜熬粥。用这种稻米熬出的粥汁液澄滑、清香四溢,为海淀区所独有。……[详细] |
“惠丰堂鲁菜制作技艺”是以经营山东福山风味菜肴为主的老字号餐馆,以“扒”、“烩”、“爆”见长,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由山东省福山县人朱九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街开业经营。从专门承接婚丧嫁娶、喜庆宴会等包席生意的“冷庄子”,到开设散座、零吃零点的“热庄子”,到如今,惠丰堂是老北京经营山东风味菜肴的“八大堂”中仅存的一堂,其历史、社会价值可见一斑。……[详细] |
彩灯,是具有老北京民俗特点的工艺品之一。它集各种技艺为一体,作品样式有大有小,为了便于旅游时携带方便,还有拆装式彩灯,既有观赏性和收藏性,又有一定的民俗、艺术价值。清末民初年间,北京人张长顺(人称“小灯张”)制作的小方灯和小宫灯,小巧别致、物美价廉,深受群众喜爱,在东四牌楼、地安门一带享有盛名。其子张双志继承父亲技艺并努力创新,他制作的九莲灯、大型宫灯等作品独具特色,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好评。……[详细] |
“京剧盔头制作技艺”是自清朝以后,随着京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盔头是戏曲剧装的道具之一,根据戏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与性格特征设计而成。该项目借鉴吸收了我国传统绘画、雕塑、书法、刺绣等艺术,其造型各异,种类达数百种之多。尤其与脸谱艺术的有机结合,使作品色彩更加艳丽、生动鲜明。张月兰在继承父亲张连城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其作品极具艺术欣赏及收藏价值。……[详细] |
“绣花鞋制作技艺(王冠琴)”经家族四代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王冠琴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采取刺绣与缀饰相结合的手法,结合古代绣鞋的各种风格,使其作品具有富贵典雅、造型别致、构思巧妙、配色协调、做工细腻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详细] |
“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是我国著名风筝流派之一,经过家族四代人传承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它囊括扎、糊、绘、放四艺并有所创新发展。其作品骨架精巧牢固,轻盈考究,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工致典雅,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其中的“大沙燕”具有鲜明的北京地方特色,微型的风筝不仅是高档的馈赠艺术品而且可以放飞。哈亦琦作为传承人,其作品不仅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还被多家国内外博物馆及国家元首收藏,具有很高的艺……[详细] |
“曹氏风筝工艺”是金福忠先生的《宫廷风筝图谱》与孔祥泽先生1943年抄录的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两部书结合后,形成的风筝流派之一。它融民间文化、宫廷艺术、南北扎制的精华于一体,其扎、糊、绘、放的制作流程具有独到之处,保存了21首扎制口诀及20种制作技法,其中拟人化的扎燕凸显了北京特色。它集观赏性、科学性、娱乐性、健身性于一身,并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孔家三代人为其传承和发展倾入了毕生的精力。……[详细] |
蜜三刀是北京传统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蜜是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 老号祥聚公蜜三刀很有名气,是老北京的重要年货。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蜜三刀,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蜜三刀的历史典故——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与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从甚密,常常诗酒……[详细] |
京城老号西德顺爆肚王从老东安市场到朝内小街再到东四美术馆已经历了103年,百年沧桑铸就了这块金字招牌。老北京人都知道,爆肚王是西德顺老经理王金良的官称,他爆的爆肚京城一绝,是当时北京真正的“爆肚之王”。梨园行里的梅兰芳、小蘑菇、马连良、吴素秋、侯宝林等每次在附近的老吉祥戏院演出完,必到此一品爆肚王的爆肚。如今第三代传人王维章继承了父业,始终延续着老爆肚王的传统。选货精细,爆的讲究,盘盘鲜嫩。60多……[详细] |
白塔寺药店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是一家经营道地中药饮片、高档参茸滋补品为特色的药店。拥有134年历史的白塔寺药店秉承“以德经商,以德待客”的经营理念,在发挥特色的同时扩大经营品种和经营范围,现以成为经营地道中药饮片和高档参茸补品,以及全国名、特、优、新中西药品,进口药品和家庭医疗器械的大型综合药店。白塔寺药店因位临阜成门内的妙应寺白塔而得其名,今日殿堂牌匾“白塔寺药店”五个大字,系……[详细] |
桂香村是1916年由江苏迁京的一家老字号企业,近百年来桂香村产品一直秉承传统制做工艺的“选料精细,制做考究”享誉京城。随消费者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桂香村溶入现代生产理念使产品始终保持“品质优良、食用安全”的保证,使消费者安全的食用,明白的消费。桂香村产品风味独特且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其月饼囊括了京式、苏式、广式、滇式在内的四大系列数十个品种,其中“麻云素月”“三潭映月”“玫瑰伍仁”均获过部优、市……[详细] |
玉华台饭庄是北京经营江苏淮扬风味菜肴的老店,1921年初建在王府井北口的八面槽,几经辗转现在西城马甸裕中西里。玉华台的字号取自一扬州楼台之名,它是隋炀帝下扬州时欢宴后建筑的楼台。玉华台初建时生意极好,年计流水盛时可达十万金。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为玉华台作画相赠“春鸭”,清末代皇帝溥仪胞弟溥杰先生专为玉华台题写牌匾。玉华台菜肴出品好,缘于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名厨济济。在玉华台主理厨政的几位淮扬菜的……[详细] |
同春园饭店由中华老字号、著名特级餐馆发展而来,在北京鳞次栉比的饭店中,具有老字号饭庄特色的饭店并不多见。同春园饭店的前身是享誉京城的江苏风味名店同春园饭庄,开业于1930年,在繁华的西单商业区经营70年。原同春园饭庄开业之初,聚集了数名厨艺高手掌勺,亮相京城后,便受到瞩目,成为江苏风味名店,享誉至今。最初主厨的是祖上两辈都在王府当厨,身得家传后赴南京镇江学艺的王世忱,他烹制的菜肴精美绝伦。而后的烹……[详细] |
又一顺饭庄是由东来顺饭庄经理丁子青之子丁永祥于1948年8月8日创建,至今已有59年的历史,原址在宣内大街3号。主要以经营清真炒菜、爆、烤、涮为主,店内骨干大多来自东来顺和西来顺。开业之日高朋满座,盛友如云,贺礼盈室,红帐满棚。法学界知名人士杨英甫为又一顺题写了“东来西去又一顺,南行北往只二家”的贺词。首任经理虽由丁永祥挂名,其实际主持人是副经理张泉先生。1955年,又一顺进行了先期公私合营。19……[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