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民俗文化

四川省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毛纺织擀制技艺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粘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毡在古代称为“”或“”,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有用棍棒碾轧制毡的工艺。周代史籍记载:毡,毛也,揉毛或毡。北魏(386—534)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称:“凡作毡不须厚大,唯紧薄均调乃佳。”可见当时毡的制造已较为常见。进入唐代,毡的使用更加普遍……[详细]
  地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四川省阆中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丝毯编织技艺是阆中百姓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自明朝开始,阆中就出现了丝毯编织作坊,清朝中期,丝毯编织成为城镇很多家庭的主要谋生职业。解放前阆中有张家花卉、薛家山水、大佛寺李家佛像等著名家族作坊10余家,一个家族数代人都从事丝毯编织工作,经过累积形成各自不同的图案风格并代代相传。阆中手工打结丝毯因其原材料讲究,技艺独……[详细]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的白玉县以金属手工艺闻名遐迩,有“手工艺之乡”的美誉,当地生产的藏刀人称“白玉藏刀”,向为广大藏民所喜爱。白玉县藏刀生产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河坡、热加两乡。据统计,全县现在从事手工艺生产的专业户有407户,从业人员634人,其中仅河坡乡就有专业户192户,从业人员264人。白玉县河坡乡的金属手工艺品主要可分五类,而以藏刀为主。藏刀主要包括男式长腰刀、中长腰刀、吊刀,女式吊刀、刺……[详细]
  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四川省雅安市山区传统茶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始于西汉,唐天宝元年开始入贡。清代成为皇室祭天祀祖专用之茶。《本草纲目》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由此蒙山茶集药用、饮品、贡品、祭品、商品五大功能于一体,在中国茶叶史上实属罕见。工艺流程原料采摘蒙山茶所用原料以名山本地群体种(老川茶)为主,以及从中选出的名山白毫1……[详细]
  酱油酿造技艺(先市酱油酿造技艺),流行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地区的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先市酱油酿造技艺“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清”。先市酱油以黄豆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酿造,与其他酿造工艺有着根本的区别。酱油具有“酱香浓郁,色泽棕红,体态澄清,味道鲜美,挂碗不沾碗,久储不变质”的品质。先市酱油传统酿造技艺蕴含十三道工序,包括筛选原料、浸泡大豆、蒸焖大豆、摊凉豆料、拌和面粉、自然制曲、制……[详细]
  地处川西北高原的羌族人民,在其历史背景下,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空间形态—碉楼,因而这里享有“千碉之国”的美誉。碉楼,羌语称“邛笼”,《后汉书•西南夷传》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过去,羌族碉楼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瞭望、防御、传递信息之用,也有身份、地位的象征之意;现在主要用作居住和仓储。羌族碉楼的外形有四角、六角、八角与多角。各碉底层全部封闭,而在二层开小门一道,自……[详细]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川菜享誉中外。《华阳国志》记载,蜀人“尚滋味,好辛香”。意思是说,四川人崇尚美味,特别喜欢辛辣刺激的味型。张辉强笑言,认为川味就是麻辣的观点十分片面,麻辣在川菜的基本味型中仅占不到1/3,川菜只是以麻辣见长。据了解,川菜共有24种味型,除酸辣味、荔枝味、糖醋味、姜汁味、茄汁味五味无香气要求外,其余19种味型都有不同的香。大厨操作时,严格遵循“五味调和百味香”的原则,选用诸般调……[详细]
  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保留彝族传统文化最多的地区。与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相比,彝绣色彩浓烈,技法粗犷,反映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是彝族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传承的一种形式。它以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景观,在各民族刺绣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彝绣的布料,一般用木棉质和麻质的平织布,以及其他混纺平织布。绣线采用棉线、膨体纱彩线、丝光绣线和金线等。彝绣工艺师法自然,手法有挑花、贴花……[详细]
  彝族穿斗式榫卯结构建筑是在“井干式”基础上,吸收了抬梁、穿斗等建筑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以精湛的工艺,浓郁的民族风格,堪称彝族建筑的典范。历史上,主要分布于川、滇、黔、桂四省区的彝族民间,现今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州美姑、甘洛等彝族腹心地。考古表明,“井干式”壁体和“干栏式”构造相结合的形式是彝族早期的重要的建筑形式。秦汉以后,抬梁式建筑开始影响西南夷地区,特别是明、清在彝区实行土司制度,加强了……[详细]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我国传统药材资源达12807种,但中药临床应用和成药制作一般不用生药,而用经过加工炮制的成熟品即饮片。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医疗、调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分别采用修治、水制、火制及增添辅料制作等方法,对生药进行加工的特殊技术,其上可追溯到药材的种植、采集或饲养,其中以炒、炙、烫、煅、煨和火制方法最为常用,故名“炮制”。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详细]
  藏医药有近两千三百余年的历史,是藏族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积累完善而形成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独特治疗方法和浓郁民族特色的医药学体系。在历史上藏医药形成南北两派,甘孜州是藏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南派藏医药的故乡。历史上把以康巴为中心的藏医药称为南派藏医药。康巴地区包括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州、西藏昌都地区及青海玉树州,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藏医药学到公元12至15世纪,产生了以向巴郎加扎桑为代表的北派藏……[详细]
  日麦节(羌历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的隆重节日,活动内容以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为主,主要流行于四川省茂县23个乡镇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在汶川县、理县、松潘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的羌族分布地区也有流传。日麦节系由羌族平阳历而得名,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节日,为期三至五天。从内容上看,这种羌年活动反映的主要是羌族早期农耕文化的状况,但从表现方式中仍然显现出许多游牧、狩猎文化和……[详细]
  以凉山腹心地美姑县为代表的彝族婚俗礼制,以其古老、独特的习俗,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景观。据彝族史诗《勒俄特依》记载,彝族先民曾历经了“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时期,史尔俄特为寻找父亲,历经磨难,在兹尼史色的教导下,娶妻婚配,步入生子见父的父系时代。彝族婚俗内容极其丰富、独特别致,不论是婚姻选择、闹婚、节食节水、泼水、背新娘,还是赛克智、哭嫁等古老传统,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价值。彝族婚姻的缔……[详细]
  打铁花的表演和操作过程独具一格,川内已不多见;早已成为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打铁花表演形式和操作过程充满了神秘和惊险;铁汁冲向天空后犹如火树银花,绚丽多姿,十几个“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紧跟一人,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后,遇到棚顶的柳枝立刻迸散开来,冲向夜空,犹如火树银花,绚丽多姿,光彩夺目。铁花又点燃了棚上的鞭炮、烟花等,顿……[详细]
  芦山庆坛有戏剧活化石之称,是一种庆坛法事与演剧艺术相结合的傩戏剧种。由九个程序组成。其中三个程序重在法事,另外六个程序均为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的“折戏”,其间载歌载舞,插科打诨,娱神娱人。誉为戏剧活化石。庆坛唱:神歌腔、端公调、花灯调。乐器:锣鼓。代表剧:童子请仙娘、二郎记、倮倮记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