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 > 喀什 > 喀什市民俗文化

喀什市十大民俗文化

喀什木雕艺术
  喀什木雕艺术,喀什独有,充满智慧的维吾尔族人在整颗原木上进行锯、砍、磨、凿等工艺,以植物枝蔓、花、蕾、果实等形式表现,经过变化组合后大量使用,显现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维吾尔族木雕的图案以花带、组花为主。通常以二方、四方连续或中断、交错的手法来取得构图上的韵律变化。其几何纹样严谨对称,植物花卉自由灵活。图案题材多以杏、桃、葡萄、桑、石榴、荷花为主。刀法表现有阴线刻、浅浮雕、综合方式。其浅浮雕的特点是图案性强。雕花木刻首先从木头的选料开始,用料扎实、讲究原色、朴素大方。工艺制作方面也相当讲究。维吾尔族人不仅看重雕花木刻的实用价值,更追求其装饰的富丽堂皇。维吾尔族家庭的雕花木刻装饰,除了用于居室建筑,还体现在日常家用桌、椅、板凳、床、箱等生活必需品的工艺性。在维吾尔族人看来,那是显示主人殷实身份、……[详细]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喀什土陶制作工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作为维吾尔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手工艺,始终坚持口口相传、父子继承的传统,作为先辈和父辈的神圣事业得到了持续传承和发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陶器成为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如:碗、碟、盘、壶、罐等70多种各具特色的生活用品,沿用至今。土陶主要是以自然粘土为原料,粘土用水和成泥巴,以手工制作和高温烧制相结合的方法,再配以色彩和花纹图案制作而成,充分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独特的审美。2006年,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吐尔逊·肉斯坦木是喀什土陶第七代传人,也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从17岁开始制作土陶,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制胚、晾晒、上釉、烧制,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完全靠手感和经验。虽然……[详细]
喀什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
  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维吾尔手工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喀什铜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做工精巧、造型独特,一个个铜器不仅是很好的生活用品,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切料、造型、刻纹、抛光等,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完全靠手感和经验。铜器制作技艺保留了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最为传统的加工技巧,很少使用机械化工具。铜器制作技艺(喀什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详细]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至今。它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现喀什市古则尔社区下属的阔子其亚尔比西居民区是世世代代从事土陶作业的地方。这里的土壤为粘土,是制陶的重要原料。土陶制作者即利用这种粘土制陶,不经任何加工,不添加配料,以水和泥制成器皿状,再涂以不同颜色,烧成光泽美观的生活用品。英吉沙县也是维吾尔族制陶的重要地区,长期以来其制品远销南疆各地。其产品造型精美、古朴,具有典型的维吾尔风格。英吉沙的土陶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类,都以黄泥制坯,素陶是直接烧制的,琉璃陶则成坯施釉后再烧。因釉料有铝、黑铁渣、石英石、红土等不同成分,故烧成后有深绿、浅绿、棕色、白色、土黄、土红、奶黄等颜色。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详细]
  塔吉克族是公元前操伊朗语的诸部落和后来从帕米尔西部、南部迁至塔什库尔干一带的塔吉克人融合而成。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在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的音乐为阿拉伯风格,有弹唱曲、歌舞曲、叼羊曲、哀悼曲、情歌和宗教歌曲等。特有的乐器为纳依(鹰翅骨制的短笛)、巴朗孜阔木(弹拨的七弦琴)和热布普(弹拨的六弦琴)。塔吉克民歌有“拜依特”(一般民谣)、“麦依丽斯”(叙事歌曲)、“菲来克”(萨里库勒方言的悲歌)、“塔勒肯”(葬礼歌)等。这是塔吉克族最著名的情歌之一。著名电影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来源于此曲,女声吟唱着对古丽碧塔的至高赞美和倾心……[详细]

全部喀什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