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涟源市民俗文化

涟源市民俗文化介绍

  涟源龙塘古为梅山常安乡,素有春节舞龙的传统。在以井边为中心的十多个村里,到现在还保留着春节舞龙,正月初一出灯、十五圆灯化龙的习俗。一、龙王信仰的来源龙塘井边舞龙习俗历史悠久,但起于何年以及龙塘名字的来历是否与舞龙有关已无确切根据。据当地居民周初开、周年尚介绍,自从有了龙王殿后,这里的龙王信仰蓬勃起来。据周姓族谱记载,光绪八年,在邻近的安平镇(古属常安乡)青山村因经济衰落,人员减少,多年未舞龙,村里……[详细]
  涟源市《骨牌灯》舞蹈是流传在湘中大地特有的民间舞蹈。每当新春佳节,人民群众举灯围场表演文艺节目,利用灯笼红绿色组成天、地、人、和等21种骨牌点子图案,用意表达和谐生活的喜庆气氛。《骨牌灯》舞在2006年湖南省艺术节中获“三湘群星奖”金奖,并入选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初赛,2007年被娄底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详细]
  湖南涟源市城南有一座号称湘中第一峰的岳坪峰,海拔1514米,雄居四十八面龙山之上。峰顶上有一座纪念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药王殿。这座古殿,始建于唐朝。据史料记载,孙思邈为陕西华原人氏,钻研诸子百家,兼通佛典,精于医药。隋文帝时,让他担任国子博士,他不愿干。唐朝时太宗李世民因皇后重病,久治不愈,经孙思邈开方治好。因此。李世民三次将他召至京师,授以官职,他都予以谢绝。唐皇无奈,就封他为“药王”。他……[详细]
  在巍巍龙山东麓,孙水河九曲回肠,冲破层峦叠嶂,来到湘中腹地——枫坪。这里古为梅山峒蛮聚居之地,俗称“下梅”,我国首批民族自治县之一——“连道”的县治,就设在其下游不到3公里的杨市。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绽放着一朵穿越千年历史的优秀民间艺术奇葩——枫坪傩面狮子舞。枫坪傩狮舞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盛行于清代、近代,至今约600年,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项传统文艺活动,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详细]
  珠梅“抬故事”是出现在湘中地区的一项颇有影响的民间活动。地处湖南省涟源市龙塘乡。明崇祯年间,当时道教已传入安化(现涟源市)各地,珠梅“西元山观”是最早建立的道教寺观之一,在当时战乱、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人们祈求祛病消灾,以道教斋醮形式,许愿“抬故事”,以了人们的心愿,如此“抬故事”的活动就逐渐得到发展,延续几十代而发展至今。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推陈出新,既保持了古俗风貌,又创立了一些新的形式,从而逐步……[详细]
  湘剧的一脉流行于湖南省娄底市的涟源一带,被称为有“涟源特色”的湘剧。涟源特色湘剧主要流传于娄底市的娄星区、双峰、涟源、冷水江、新化,邵阳市的新邵及毗邻的益阳市安化、湘潭市湘乡、长沙市宁乡等县市。2008年,涟源特色湘剧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据相关文献记载,清康熙三年(1664年)就有湘剧班社在涟源及湘中一带的神王殿、关帝庙、水府庙、祠堂等场所及大户人家的喜庆聚会上演出。嘉庆、……[详细]
  涟源一带民间盛行剪纸艺术。相传,早在300多年前的明代,这一带人民在欢庆节日之时,或在婚丧喜庆互赠礼品之际,往往用纸剪些吉祥如意的图案,或张贴于门窗,或装饰于礼品,久而久之,便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剪纸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当地政府采取办学习班和艺术展览等方式扶植民间剪纸艺术,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剪纸骨干队伍,创作了大批作品,有的发表于各类报刊,有的参加了湖南省美术展览和全国美术展览。1981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