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泉山区民俗文化

泉山区十大民俗文化

徐州花轿婚俗
  徐州花轿婚俗,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徐州地区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亲迎图”在汉画像石中已经有形象的描绘。由于儒家思想影响,徐州对婚礼十分重视,形成三书六礼的习俗,徐州自宋代起,汴京出现花轿迎新娘的亲迎之俗,徐州邻近中原,所以花轿婚俗兴起。明清之际,徐州运河畅通,经济兴盛,花轿婚俗得以延续。清中期到民初,徐州城内有轿行多处,如马家、张家、孙家、田家等,各以城墙、道路为界,各揽一方。丰县、沛县属于帝王之乡也是如此,邳州睢宁地区还留存着午后婚嫁的习俗,这些都成为徐州花轿婚俗的地方渊源。徐州花轿婚俗解放后,一度消失。改革开放后,慢慢得到恢复。在花轿式样上,徐州花轿婚俗所用花轿体现徐州地方特色。花轿有4人抬花轿;古亭8人抬花轿;16人抬花轿;24人抬宫廷花轿。在迎亲习俗……[详细]
泰山庙会
  泰山庙会是发源于南京江北地区,并影响到和江苏省交界的安徽省部分地区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又称“三二八庙会”。泰山庙会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为主要活动日,三月二十八日是正期。泰山庙会是在南京浦口地区民间文化背景和特有的地域环境下的历史积淀,是与释、道文化长期渗透交融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现象。泰山庙会历史源远流长,据方志载,早在明洪武时期就已形成,其盛况堪称南京江北之最。自明初修筑浦口城,县治于浦口而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泰山庙会更呈兴旺之势,是为南京江北乃至周边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一个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文化与商贸活动。​​​​​​​……[详细]
余窑烧陶
  余窑烧陶,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徐州余家祖辈为制陶工匠,清朝康熙年间,祖籍湖北武昌兴国州的余家四兄弟移居徐州西部,发现这里的土质适合制作陶器,便在此安家落户。这片地方是片沼泽地,先是称为常家庵,自余家来居,生意红火,规模扩大,名声大振,于是便称为“余窑”。清代光绪年间的徐州城图上,在城外西南有大片地方标名为“余家窑”,可见余家烧陶在徐州已有一、二百余年的历史了。余窑烧陶,是纯传统的手工拉坯、土窑烧制,品种多样,大小不一,釉色艳丽,造型美观,厚实耐用,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是当代家家户户生活的必需品。其工艺流程分为取泥、粉泥、砸泥、踩泥、和泥、拉坯、晾晒、挂底子、烧懒窑、挂釉子、烧成品窑等工述流程。主要产品有饮食用品:黄盆(直径20-50厘米不等)、水罐、蒜……[详细]
徐州剪纸
  徐州剪纸广泛流传于江苏省徐州各县(市)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徐州是南北文化交融地带,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处于这种特殊地理环境中的徐州剪纸集南北之长,作品中既融入了北方剪纸的豪放和浑厚,又糅合了南方剪纸的细腻和清丽。徐州剪纸有两种主要风格,一种以邳州剪纸为代表,作品构图紧凑,疏密得当,结构粗犷浑厚,风格朴实无华,喜用变形夸张等手法,显得大胆泼辣。另一种以徐州市区吴国本、张丽君及沛县敬安镇的剪纸为代表,作品风格灵秀俊美、细腻流畅、精巧玲珑。邳州粗犷风格的剪纸是徐州剪纸的主要代表,它精于展现地方现实生活和民风民俗,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举凡古今人物、道释故事、戏曲形象、乡情风俗、走兽翎毛,无一不可加以生动表现,其中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人物剪纸尤为多姿多彩,反映耕种、养殖、运输、建筑等生产场……[详细]
  徐州祛腐生肌膏医药,发源于传统中医药学,成熟于现代中医人的传承改进及临床应用,是一种历史悠久、取材地道、配方科学、疗效独特的创伤良药。属生肌拔毒,长肉类传统中药软膏剂。创伤- 染和创面愈合一直是困扰外科医师的难题,千百年来,祖国医学的中药外用对创面愈合具有独特疗效。徐州市中医院名老中医在博采众方基础上研制出祛腐生肌膏,并逐步运用于临床。治疗感染创面、开放性骨折、溃疡后期等,深受病患欢迎。目前该项目已取得了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院制剂批准文号——苏药制字Z04000706。徐州祛腐生肌膏医药,由精选的紫草、当归、生龟板等十几味中药精心组方,采用现代制剂工艺并严循古法炮制而成,该膏药配方合理,药性温和,具有极强的创面愈合功能,可增强创面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内皮细胞的双向运输机能,促进血……[详细]
  泉山花鸟字,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花鸟字经专家考证是东周时期以鸟为图腾的宋、吴等国创造的鸟书演化来的。徐州先民曾活动在泉山区域的云龙山下园墩、桃山集及多座凤凰山等地,在东周时期用树枝、刀、锥及漆刷等刻写怪异的鸟(图腾)来装饰文字,创造了鸟书。泉山花鸟字就是由徐州先民创造的凤鸟书发展演化来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辐射力、影响力。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泉山花鸟字艺人以能吸水吐水的刷形扁笔为书画工具,采用“排列蘸色法”、“三指执笔法”画出自然物的图案(图画)及螺纹线等用以代替文字的笔画,字以画现身,画以字显形,巧妙的融字画于一体。主要价值:泉山花鸟字具有一定的花鸟字一笔画出排列的多色且线条变化自然极具立体感,每幅作品都体现艺人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厚……[详细]
  王氏金银细工制作,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在我国东汉时期,金银器制作工艺中的锤碟,掐丝,累丝,炸珠,焊接,镶嵌等细工已大体完备。经唐至清1000多年的发展使之更加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王氏金银细工制作始于1927年,源于清末年的锡匠王庆林,至今已近百年。王氏金银细工的加工步骤分为选料(根据要做的成品选用适合的银料),熔化(银料溶化后在料槽倒出银条或银块),打条或开片(根据成品的需要把银料用手锤锻打成需要的大致形状),下料(根据成品的尺寸下料),焊接(把下好的料拼合好后焊接),修整(把焊接后的半成品的焊接点修整,焊接不好的地方再焊),錾刻(錾刻原先设计好的图案),细加工(进一步錾刻,直至满意),轧光(把成品轧光最后成型),最后成型。王氏金银细加工工作室所做出的……[详细]

全部泉山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