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睢宁县民俗文化

睢宁县十大民俗文化

桃园皮影戏
  桃园皮影戏,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桃园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睢宁桃园镇人沈桂香父亲沈培根在安徽马鞍山学习了皮影戏的简单演技,到了民国时期传给沈桂香。解放初期,睢宁县文化馆成立了皮影戏剧团,不仅在全县城乡巡演,还到山东、安徽、河南、苏南等地区演出。皮影戏在睢宁县主要分布在桃园镇。在毗邻的李集镇、乃至临近的安徽省宿县、灵璧、大路、高楼等地颇具影响力。皮影戏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皮影戏的表演精彩动人,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皮影戏的音乐,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分别融会了当地民族器……[详细]
邳州土山关帝庙会
  邳州土山关帝庙会,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土山关帝庙会形成的最初基础为关公的“祭日”,明朝天顺三年(1460年)土山关帝庙建成之后,土山镇及周围的群众和来土山经商的各地商家,他们自发上香祭拜关老爷,从此祭拜的习俗逐渐形成。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关帝庙重修,又因农历五月十三天气炎热多雨,当地的绅士、名流和商家们在其修庙的同时又将原农历五月十三的集体祭日改为农历九月十三日。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906年),将这一天的公祭日改为庙会日。民国时期,邳州四大古镇的庙会相继举行,使土山关帝庙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大,影响全国,直至关里关外。关帝是武帅又是财神,为历代人们所敬仰,因此土山关帝庙便成了人们尊崇的圣地,民众崇拜关公的精武、仁义、忠勇的精神.土山关帝庙会活动中,……[详细]
羊山庙会
  羊山庙会,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据史志记载:“羊山禅寺,两朝建筑,殿宇宏丽、气魄雄伟,古木参天,有枕葛峄带黄流之美誉”。为江北名寺,寺有僧人百余,晨钟暮鼓,课人诵经之声,响彻山林。约在清朝道光年间确定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羊山香火大会,至今古邳镇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还延续着每年四月初八赶羊山庙会,做买卖的、民间艺人表演的、看热闹的云集于古邳街市,不下三万人之众。古时,羊山庙会每年持续三天,各地外来剧团有京剧团,黄梅戏,吕剧团,马戏团,梆子剧团等,另有大鼓,扬琴,耍拳,玩猴等艺人。均于四月初七之前就占领场地,也有专用舞台按顺序演出。庙会正值春耕春种结束、夏收夏种之前,正是百姓进行农副产品交流的最好时机。解放前以交易粮食、生产农具、大牲畜为主,现主要以经营各种服装及生……[详细]
睢宁儿童画
  睢宁儿童画蜚声海内外,其天真无邪、童趣率真为世人留下深刻印象,是文化部命名的唯一“儿童画之乡”,千余幅作品在国际上获奖,有四幅作品长期存放在于联合国总部大厅,是国家外交部馈赠国外友人的礼品,1总书记、1总理、李肇星外长在出访时多次将睢宁儿童画馈赠国际友人和外国政要。……[详细]
  睢宁古邳镇民间故事,徐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睢宁古邳镇历史悠久,既是我国古代中原以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历史上的“圯桥进履”、“曹刘大战”、“吕布吊死白门楼”、“笮融建造浮屠寺”等许多真实故事都发生在此。睢宁古邳镇山川秀美,风景独特,吸引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僧道大德前来观光- ,因此,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民间传说故事。千百年来,这些作为口头文学作品在民间世代流传、经久不衰,成为古邳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邳镇史称下邳。康熙七年,下邳遭遇惨重地震灾害,使历史久远的古城倾刻间永久性毁灭,给大难未死的居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详细]
  戚姬苑的传说,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汉文帝刘恒于公元前179年即位后,立即传旨在睢宁县梁集镇王行村建一座金碧辉煌的戚姬苑。戚姬苑占地六十亩,有三进院落,周围是一片茂密的芦苇地,苑内树大合抱,绿荫如盖,有十五间正殿,东西厢房各三间,门头房五间,内塑戚夫人塑像端坐其间,戚夫人头戴金凤冠,身穿日月龙凤袄,坐于供台上,背后有两宫娥打日月龙凤扇。西厢房后,就是当年戚姬救刘邦藏身的那口枯井。院内有一口大钟,重约千斤,每年逢正月二十九、二月二十九、三月二十九,四面八方的村民都到此烧香祭拜,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为什么汉文帝要在王行村建戚姬苑呢?这里面有戚姬垂僵救主,后被吕后加害成“人彘”的美丽而又悲惨的传说。梁集人民对戚姬感情十分深厚,他们总会以“侃呱”、“讲古”的形式……[详细]
  睢宁王集香肠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王集香肠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6年,身为御膳房厨师王氏先人,为调整康熙帝的饮食结构,选择一种精猪肉加多种调料装入猪的小肠蒸熟,经晾干切片献给康熙皇帝。康熙用后感到特香不腻,味道纯美,随赐“香肠”之菜名。清朝末期王姓正宗第十一代传人王允州(1939年生,兄弟排行老五)在原有传统制作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使产品口感咸淡适中,口味更加独特。改革开放后,王姓正宗第十二代传人王茂光(王允州之子,1970年生)兴办起徐州机场路王五州香肠加工厂。王集香肠制作主要工具有大盆、刮刀、切刀、菜案、菜板、扎绳、晒架、灌肠机、漏斗等。香肠是以精肉、肠衣、甜油、精盐、食糖、葱汁、姜汁、花椒汁及祖传秘方为主要原料,整个制作加工过程共有十道工序……[详细]
  睢宁粉皮,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据《睢宁县志》、《古邳镇志》等资料记载:睢宁水粉皮起源于宋代政和年间。徽宗皇帝微服私访来到东路淮阳,那时这里还是一片沙滩叠积,十分冷清荒凉。徽宗走得又饥又渴,到了此地既没有驿站餐馆,酒肆茶间,于是就让随从到附近一百姓人家寻便饭充饥。可正巧是从事加工水粉皮的张姓人家,男人已将做好的水粉皮担出门叫卖了,女主人只好将剩下零碎的水粉皮略作处理,辅上佐料招待客人。徽宗皇帝食后觉得酸辣绵软,咸淡适中,清凉可口,十分惬意,于是传旨将水粉皮列为御膳房常菜。那户张姓人家一直居住在今日睢宁东部沙集镇,传承着张家粉皮制作技艺。睢宁粉皮制作历史悠久,粉皮是以绿豆、水和明矾为主要原料,整个加工制作过程要有六道工序:选豆、浸泡、磨浆、沉淀、调糊、旋制……[详细]
  岚山烧鸡制作技艺,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据睢宁县“任氏家谱”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苏东坡任徐州知州,黄河决口,苏东坡带人日夜奋战,筑堤挡水,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当时在徐州开饭店的任氏先祖用祖传秘方卤制的任氏烧鸡慰问苏东坡和抗洪军民,众人吃后不但觉得味道鲜美,而且神清气爽,疲劳全消。苏东坡当即挥笔写下“鸡美胁有味,肉尽骨留香”的赞语,并赐名为“任氏元宝脱骨鸡”。“任氏元宝脱骨鸡”工艺严守祖训“仁者有道、诚者有恒”为治家格言。有“四不准”之家规,即不准用死鸡,不准用病鸡,不准用养鸡场的肉鸡,不准用毛桃、豆蔻、十里香调料。使用的鸡全部是百姓放养的草鸡。其制作工艺流程如下:一、宰杀。二、脱毛.三、冷水漂洗。四、开膛。五、盘鸡。六、抹蜂蜜.七、过油上色。八、卤制。……[详细]
  睢宁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据《睢宁县志》、《高作镇志》、《古邳镇志》及《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等资料记载:公元182年(东汉光和五年),三国吴主孙权在下邳出生,膳房大师为改善孙权母亲吴氏的膳食结构,一日从下邳南姚家圩村一农家寻索一包豆腐,经过煮调加工成几种汤菜,其母亲享用后,感觉绵软可口,美味极佳,食欲大增,随问:“是何物?”膳师即答:“是邳南农家豆腐”。又食用两天后,权母乳液充盈。小孙权被喂养的天真活泼。随之传膳师,要求每日必备“邳南豆腐”之菜。睢宁豆腐制作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豆腐是以大豆、水和盐卤为主要原料,整个加工过程有:选豆、浸泡、磨浆、刹沫、挤浆、锅煮、移浆、卤点、出缸、压块等工序。睢宁豆腐选用的大豆原料多为本地春……[详细]

全部睢宁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