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孝感市民俗文化

孝感市十大民俗文化

杨林沟芋头
  杨林沟芋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杨林沟镇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汉川市为汉江冲积平原,耕地以沙壤土或壤土为主,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0米,杨林沟芋头种植地域范围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均气温16.4℃,无霜期272天,年降水量1239毫米,适宜芋头生长。杨林沟芋头叶片深绿色,茎杆紫褐色,球茎卵圆形,株高50-90厘米。芋头表皮棕褐色,横切面乳白色,母芋个大,圆球形,单个重300-500克;子芋卵圆形,单个重30-60克;肉质紧密,蒸煮后口感细软,绵甜香糯,香味浓郁,余味绵长,煨汤粉嫩,汤色白,汁浓稠。品质特性杨林沟芋头叶片深绿色,茎杆紫褐色,球茎卵圆形,株高50-90厘米。芋头表皮棕褐色,横切面乳白色,母芋个大,圆球形,单个重300-500克;子芋卵圆形,单个重30-60克;肉质紧密,蒸煮……[详细]
汉川善书
  汉川善书简称“善书”,又称“未开言”,是广泛流行于湖北汉川、天门、沔阳、潜江、孝感等地的曲艺说书品种。它在汉川最为兴盛,且蕴藏的传统最为深厚。汉川善书形成于清末民初,由清初开始的“圣谕”宣讲活动发展演变而来。传统的表演形式为一人徒口说唱,民国时期发展为二人或多人分行当说唱。其表演程式分“宣”、“讲”、“答”、“对”等项,内容多高台教化和劝善祈福的色彩。唱腔曲调有【大宣腔】、【小宣腔】、【丫腔】、【梭罗腔】、【怒斥腔】、【哀思腔】等。汉川善书较为常见的传统节目有《滴血成珠》、《蜜蜂汁》、《安安送米》和《节烈坊》等。汉川善书在当前的传承发展遇到了空前困难,青年艺人断档,传统流失严重,亟需扶持保护。……[详细]
三节龙·跳鼓
  《三节龙·跳鼓》舞,原名“太平灯”它在湖北仅见于云梦县的伍洛寺镇,是极具地方风俗特色的龙、鼓舞。每年正月十二,伍洛寺镇人纷纷走出家门舞龙跳鼓。这里的龙、鼓舞新颖活泼,粗犷豪放。龙灯、皮鼓在人们手中上下翻飞,鼓声如雷,人声如潮,舞出了火爆热烈的节日气氛。伍洛寺镇的龙灯造型奇特,一条红色白须老龙,身长12节,左右相伴的有两条三节小龙,一条黄色长红须,一条黑色长乌须。这两条小龙由龙头、龙身、龙尾3节组成,长6米左右。三节小龙的头为鹅颈头,头顶扎一只蟾蜍。龙嘴含珠,身披绣花衣,龙尾扎成燕子尾状,整个形体奇异有趣。三节小龙舞由3人表演,在鞭炮声中,三节小龙翻滚盘旋,众多的男鼓手左手持鼓,右手持槌围在龙的四周,随着龙舞的起伏且鼓且舞。小伙子们一边吆喝,一边原地跳跃、击鼓,鼓槌飞劲,鼓声如雷,煞是壮观。跳……[详细]
孝感雕花剪纸
  孝感雕花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荆楚大地民间艺术之瑰宝。早在西晋时期,民间就有剪纸习俗,南朝宗懔著《荆楚岁时记》有云:“正月初七为人,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清光绪年间《孝感县志》载:“用圆架纸糊其外,剪人写作征战状,以灯运之,而更有二纸层作鲤鱼跳龙门”。明清时期,剪纸艺术所趋成熟,不断丰富发展,从剪纸剪发展到用小刀刻镂。这时候的孝感剪纸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孝感出现了卖花样谋生的职业艺人,他们从自剪自乐进入到商品生产,他们吸收了民间剪纸的精华,创作了大批有艺术价值的剪纸绣花样,枕花、鞋花、帽花、肚兜花、账帘花等等,一应俱全,千姿百态,极其丰富,精美吐艳。孝感雕花剪纸,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传递着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她记录着剪……[详细]
云梦皮影
  云梦县皮影戏始于清中叶,至今仍有皮影26台。演出活动常年不断,1995年2月由省文化厅授版为“湖北皮影艺术之乡”。云梦皮影轻装简从,二人一台戏。前台演唱兼操纵,后台司击乐伴奏,俗称打锣腔或二人台,有戏剧轻骑之称。皮影制作,仿戏剧服饰,脸谱,用料从纸到塑料片,透雕镂空,花纹精细,色彩鲜亮。皮影唱腔属西乡高腔,须真假嗓相兼,说唱吐字清晰,行腔豪放。刚如云梦打麦号子,柔似摇儿歌。后受姊妹艺术影响,揉进了楚,汉剧唱腔,逐步形成生,旦,净,丑腔分,导板,垛子,二六,二八,摇,数等板式。有的戏班还加进了(京胡)弦乐伴奏。演唱书目多为各朝历史演义,从《封神演义》,《东周列国》,《说唐》,《说岳》,《天宝图》,《海公》,《刘公》等应有尽有。说唱无剧本,艺人掌握故事梗概,临发挥,多唱水词。一部大书可演二,三个……[详细]
  孝感始名孝昌。史载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太子刘劭弑父篡位,改元太初。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刘骏,举“孝”字旗,笼络人心,起兵讨伐,打败刘劭,做了皇帝并用“孝”为帝号,称孝武帝。他由于巩固其皇权帝位的政治需要,实行以孝治国。其时,安陆县地属江夏郡,出了董永、董黯等孝子,孝道昌隆,民风醇厚,故将安陆出孝子的东部,析置为孝昌县。至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公元924年),后唐皇帝庄宗李存勖,为避祖父国昌“昌”字的“国讳”而改名孝感。在民间,还有“孝感”因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上的仙女下凡,与之婚配和出孝子多,民风醇厚而得名的传说。正所谓“纯孝感天地,至情传古今”。董永故里,孝感动天。据藏励和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所载:“董永,千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德安(古安陆,今孝感)……[详细]
  孟宗,本名宗,因避三国吴帝孙皓(字原宗)名讳将宗改为仁,字恭武。出生于周巷镇青山口孟家栗林村。孟宗为官清廉,忠孝双全,后来官至司空(史称孟司空)。建衡三年(公元271年)去世,葬于家乡。南阳求学孟宗少年时,到南阳拜李肃为师,因学习刻苦,才思敏捷,读书通宵达旦,持之以恒,被李肃视为奇才,认为他是块当宰相的料,就悉心指导,孟宗因此学业大进。孟宗的母亲十分善良,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她特地缝制一床又厚又大的被褥送给儿子。人们看到这床超大的被子,都感到奇怪。孟宗的母亲深情地解释说:“我儿子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款待朋友。他的朋友大多贫寒,这床大被子大家同榻盖用,共同御寒,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在慈母言行的感召下,孟宗求学期间,品学兼优,尊师爱友,很多感人事迹在学堂广为传扬。一次,……[详细]
  20世纪70年代,房县城东城门的门楼墙上,还镶嵌着明嘉靖十六年由朝廷命名授予的“忠孝名邦”石刻匾额。据史书记载,这里的“忠孝文化”中的“忠”指西周太师尹吉甫精忠报国的事迹,“孝”指汉代孝子贤臣黄香孝敬父母、爱民勤政的故事。黄香出身贫寒,从小养成了孝亲爱人的习惯。黄香故事至今在房县仍家喻户晓:黄香9岁时,母亲不幸病故,他悲痛欲绝,日夜为母亲守墓。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孝敬。夏天,他将枕席扇凉,再请父亲安歇。冬天,他以自己的体温去温暖父亲床上的被褥,再请父亲入睡。黄香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通道术,能文章,他的孝德贤才得到当地1的赏识和家乡父老的推崇,13岁时便被推荐到朝廷做郞中。黄香先后当过郞中、尚书郞左丞、尚书令、魏郡太守等要职。他刻苦、勤政、公正、赈灾、爱民,因积劳成疾而逝,享年54岁。……[详细]
  汤池亦名玉女汤、玉女温泉,位于距应城市区西22公里处的汤池镇。汤池自古有玉女汤传说,南北朝文学家盛弘之所著(荆州记)记载:“昔有玉女,乘车自扭此泉。”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了长这22行的五言古诗(安州应城玉女汤作),“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相传古时候,汤池是个沼泽地,水青草绿,土地肥沃。四周的百姓在沼泽边开田种谷,生活安乐。沼泽北边有座天灵山,山洞里有一个癞蛤蚂,经过干百年的日精月华,变成了癞魔。它常到沼泽里兴妖作怪,搞得烂泥翻滚,潭水横流。它还释放癞毒,腥臭难闻。良田被毁,庄稼无收。四周百姓浑身长满额疮,痛苦万分。为解人间苦难,九天玄女娘娘命玉女下凡,降伏癞魔,再到天灵山上采药炼丹,为民治病。玉女手持桃花宝剑与癞魔交战,几百回合之后,砍中了癞魔的右腿。癞魔疼痛堆忍,吐出—口黑雾不知去向。……[详细]
  白兆山与李白的传说诞生于湖北省安陆市,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安陆城区西部20余公里的白兆山,又名碧山。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系太白金星转世,白兆山系李白在天庭与吴刚饮酒下棋时碰落的一颗棋子。由于李白醉酒将玉皇大帝命其传旨的“人间三天吃一餐饭”误传为“人间一天吃三餐饭”而被贬人间。公元727年,李白仗剑出游,来到安陆,见碧山有如一枚巨大的棋子,顿有所悟,感慨道:“山名曰白兆,始知李白来!”于是:“酒隐安陆”,赋诗十年,后人亦将李白寓住的碧山改名为“白兆山”。李白在白兆山居住期间,不仅以诗言志,以文会友,写下了《山中问答》、《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刘侍御绾》等100余篇灿烂诗章,而且与故相许圉师之孙女许氏结为夫妻,生下一女一男,使安陆白兆山成为他人生的“第二故乡”。民间更是将李白在白兆山读书、……[详细]

全部孝感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