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区十大民俗文化

李氏中医骨伤疗法
  李氏中医骨伤疗法,连云港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中医骨伤疗法是我国中医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运用中药配置,利用其药理作用,治疗骨伤,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李氏中医骨伤用于各类骨伤,如粉碎性骨折等,有一系列治疗方法,方法解除患者的痛苦,在鲁南、苏北地区享有一定的声誉。李氏中医骨伤疗法采用祖传配方,据传由数十多种中药材组合而成,其配方的主要成分有麝香、天灵盖、血竭、冰片、红花、骨碎补、申姜、儿茶、地龙、土鳖虫、龟板、明雄、马前、朱砂、自然铜、破故纸等,依据病症状态按照一定比例组方,经炮制加工制成中药制剂,各味药物相成发挥止血、消炎、镇痛、活络、生肌作用,增强股肱体活性。药物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将一定比例的麝香、天灵盖、血竭、冰片等中药经油煎炮制,粉碎过筛,加工制成中药……[详细]
双人花船
  双人花船(扩展),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双人花船,亦称玩龙船、跑旱船,自古以来都是喜庆节日,庙会间表演,大都是单人船,一男一女,但双人花船却不同是三人表演两女一男,船长2.36米左右,两女在前后舱[女]分主次,男扮撑船者在外,多为渔家动作表演,但双人船比起单人船表演较有难度,首先是造船、设计、材料都要选轻为主,女演员选的也难些,首先是身材、体重行动有规律,不能随己发挥,例如:行走、跑船都要一致步伐要踩锣鼓声,男丑2也不能自己想跑多远,就跑多远,首先是撑篙不能随便一扔,要贴船下篙,一篙下去要分三步走,头舱走三步,二舱用力走五步过二舱可走八小步,这样才能配合整体,当然也要发挥演员的灵活性,总的来说双人花船是难度大些,当然是靠非演员互相多练习,因为双人船……[详细]
烙画技艺
  烙画技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很早以前,祖先们就用铁条在木器上烫出各种各样的花鸟,作为家具的一种装饰。在经过千年之后,到现代科学发明了电烙铁,这种民间工艺才从铁条烙画转变为烙铁烫画。烫画给人的一书感觉是:高雅、大方、古典。其特点是:永不变色、永不褪色。我是一名祖传木匠,先是在我父亲的指导下,给别人的橱柜门上烙画,后来用电烙铁烙画,能烙出整篇幅的作品。目前,由20多幅的作品,主要是山水画,代表性的作品有八骏图等自己不但是一位执着的烙画爱好者,还经常在烙画工艺上做一些小发明、小创新,在对烫画的设计中融入了大胆的构想。目前自己所创作的各种各类作品名目繁多,“火烙画”就是其中之一,烫画是祖国的民族艺术瑰宝之一,如果不被后人所重视,就有被淡忘的危险。……[详细]
贝雕画
  贝雕艺人们,以传统的螺贝镶嵌技法为基础,采用中国画的构图章法,吸取牙雕、木雕等工艺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雕制出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的浮雕式画面 。画面上的重峦叠嶂,古柏苍松,行云流水、仙阁琼亭等,一件件古朴苍劲 、自然洒脱而富有诗意。那引人入胜的《北戴河渔歌》贝雕画,近景是“鹰角亭”、“鸽子窝”矗立在怪石嶙刚之巅;远景是辽阔的大海里白帆点点,海鸥奋击蓝天,使北戴河的绿水青山、名胜古迹尽收画卷。其雕刻的花、鸟、虫、草形态逼真,《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小说、戏剧中的人物造型及服饰也雕刻的维妙维肖。 艺人们利用贝壳的天然色泽,纹理和形态,按照图案的设计要求,经过切磨镶嵌而成的。其工艺精细,装璜考究。有的贝壳被切磨得薄如蝉翼,有的小如米粒,有的细如发丝,有的亮如珍珠。为了使画面每一根线条、……[详细]
朝阳刘巷王氏面塑
  面塑(扩展),连云港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朝阳刘巷王氏面塑,源于朝阳“僮子”、“以舞降神”的群体,产生清·嘉庆间。中云街道的俞庄一青年俞果,南下扬州,参加“白莲教”的“僮子会”。“白莲教”起义失败后归来。云能呼风唤雨,驱邪灭做,能跳善唱,人称“俞僮子”。在云台山下广收徒弟,大授法术。他嫡传有三,一中云黄泥岭之陈学明、一朝阳刘巷刘洪益、一朝阳刘巷王洪生。俞果逝后,个立门永,自成班社。陈家班社清末即无继承人,朝阳刘王二家合一共负盈亏,同享辛乐,王洪生即多才多艺,其侄王传业更高一筹。尊能礼贤,扶持济贫,云台前后祭祀活动都有其操办。唱、跳舞外更有祭品非真物,鸡、鱼、虾、蟹、瓜果、蔬菜都是面塑。满桌青鲜紫明,栩栩如生,观者见之,多以为真鲜,却又胜真鲜,皆出王传业之手。……[详细]
桃木雕刻工艺
  桃木雕刻工艺(扩展),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我国民间桃木雕刻工艺源远流长,遍及城乡,在社会上有着很广泛的文化影响力。连云港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积淀,使桃木雕刻工艺自成一格,充分展现了当地的乡土风情。桃木雕刻工艺是一门集书、画、雕刻、历史、美学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加之几千年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桃木能辟邪、消灾、禳福等特定的文化底蕴,给桃木雕刻工艺赋予了新的时代文化内涵。连云港市桃木雕刻工艺,素材贴近生活,雅俗并存,维妙帷肖,很得人们的喜爱。其“十二生肖”、“桃木剑”、“桃木锁”、“锺馗”、“关公”等一系列圆雕、高浮雕作品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实用性和收藏价值。……[详细]
木雕(含根雕)
  木雕(含根雕),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美术类项目。根雕技艺的工艺是一门区别于其它手工技艺的艺术创作。连云区墟沟办事处李明波师傅的根雕技艺,可称是别具一格属当代新秀。他的根雕艺术作品,不仅是“物以稀为贵”,更有它的“独一无二”性。他的根艺品应用根材独特,是采用连云港云台山上生长的中药根材,即黄莉根。在全国及省内用此根材制作根艺作品是绝对少见。黄荆根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都要几十或者上百年才能用。它无毒、不腐不蛀,根质光滑坚硬,纹理细腻,千年不变形不变质,由于黄荆根在土里生长久远,更有千姿百态的自然造型。他的根雕艺术作品始终是“奇”与“巧”相结合的造型技术。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是手工操作,且不用任何拼接方法,主要手法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充分显示根的千姿百态,充分显示根体上疤、……[详细]
连云港云雾茶制作技艺
  云雾茶的发源地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北云台山的宿城街道大竹园村,后为宿城街道各村及南云台山和中云台山等地引进栽培,现全市种植面积近万亩。连云港市云雾茶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宋史·食货》中有多处提及海州的茶叶,记述海州之茶“善而易售”,“入钱之数厚于他州”。南宋咸淳年间列为贡品。现龙洞庵内仍有一株健壮的老茶树,树龄已愈800年。据《云台山新志》记载:“天下之茶分六榷,海州居其一。”“海州之茶山,度无过云台者。今惟宿城悟正庵尚有茶树,岁得茶一、二斤。山僧珍之如龙团凤饼,秘不示人。”每年春天,悟正庵的山僧都要在谷雨前采摘老茶树上的茶,精心制作二、三斤上贡帝王。现在大竹园村茶农石宝兴家中还收藏着祖先留下的一张清嘉庆七年(1802年)茶田买卖的契约。自古以来,就有高山出好茶之说,大竹园村正是处在海拔400多米……[详细]
连云港花船
  花船又称跑旱船,是江苏省连云港地区历代传承的民间舞蹈。它以舞蹈为主,综合了音乐、说唱、表演等多种民间艺术。其舞蹈是模仿船民、渔民水上行船的各种动作,并加以夸张、美化的。连云港地区海岸线较长,近海河道纵横交错,水上交通及渔业兴旺,是产生花船艺术的土壤。花船以旦角顶船、丑角撑船,相互配合表演行船、推船、系缆、解缆、上船、下船、耍跄及与风浪搏斗的各种动作,加上相互对答、唱曲和丑角的插科打诨、滑稽表演,有极强的娱乐性。连云港的花船不仅舞蹈性强,还有说唱表演。花船表演的传统节目有《王妈说媒》、《小秃闹房》、《劝夫参军》等数十个有说白、数板和唱曲。曲调有《十劝郎》、《梳妆台》、《走船》等民歌小调30多种。花船表演的伴奏有文武场。文场为唱曲伴奏,武场为舞蹈动作伴奏。常用锣鼓点子有“紧急风”、“一盆火”、“……[详细]
连云港煅铜技艺
  锻铜工艺利用铜伸缩性好、软硬度适中等特点,用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等造型技法,加上特殊配方对作品表层进行工艺处理,以其金属材料特有的质地感、浓郁的手工美,质朴的艺术风格加上色彩上的出新与变化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其作品流布到世界各地。锻铜工艺是我国连云港锻铜工艺品的主产区之一,分布于连云港市及下辖赣榆、东海、灌云三县。据考古佐证,1960年在该市新浦区花果山乡大村出土的铜鼎,是迄今为止江苏境内所发现的最大铜鼎(现存南京博物馆),将连云港锻铜工艺追溯到2800年以前。锻铜工艺以紫铜板材和黄铜板材为原材料,使用各种金属锐器,按设计方案,在铜板上雕刻出凹凸起伏的各种图案,或将铜皮加温使之变软,用铁锤、木锤或胶皮锤为工具,经锻打或錾击工艺,做成各种制品。连云港地区的锻铜工艺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工艺品古朴典……[详细]

全部连云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