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满族自治县十大民俗文化

青龙猴打棒
  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分为舞台表演、秧歌走街打场和广场文艺表演等表演形式,表演者以不同表演形式把古老的民间热烈、欢快、优美的独特舞蹈风格、击棒技巧与唢呐打击乐伴奏浑为一体,场面宏大,舞姿抒展形象,动作灵敏粗犷,节奏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振奋向上的启迪,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满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猴打棒流传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南部长城沿线满族聚居的乡村,三拨子、凉水河、肖营子、青龙镇等乡(镇)村尤为盛行。猴打棒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年间,满族正蓝旗“跑马圈地”于此,以猎为生。满族人民认为孙悟空降妖捉怪、除恶扬善胜过他们所信奉的萨满,还认为穿黄布衣敲花椒木棒能驱魔逐妖,因而扮成戏曲中的孙悟空模样表演猴打棒,由击棒驱兽降妖避邪的民俗活动演进而成的民间舞蹈猴打棒不……[详细]
青龙皮影戏
  皮影戏在青龙被俗称为“驴皮影”,是个古老的戏种,于清朝末年开始出现在青龙。到民国初期,青龙开始有人建立影戏班,随后开始迅速扩展并很快普及到全县。上世纪90年代初,青龙得利皮影团成立,到目前为止,此团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皮影戏班由影台子,影人,影卷和乐器组成。在乡间演出时搭起的舞台叫“影台子”。办法是用木桩绑起四个支架,上面用木板铺成平台,台板上方用竹竿支起蓬架,在前台边缘装放一长条桌型案板,案上竖起影幕,作为影窗,影窗的高度和长度根据影台子的大小而定。皮影的材料是驴皮,雕刻要经过刮皮浆皮、拓样雕刻、着色涂油、拼钉装杆几个步骤。刀口和上色是最能体现雕刻艺人水平的地方。影戏班一般有影匠七八人,演唱行当通称生、髯、净、旦、丑,角色相当丰富,唱腔分为大板、二板和快板等,格律经常使用“三赶七”、“十字……[详细]
  满族寸子秧歌是满族宫廷和民间生活相结合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清朝的宫廷中有旗人和汉人之分,汉族女人有裹小脚的风俗,裹上小脚的女人走路颤巍巍的,身形婀娜多姿,犹如舞蹈一般,旗人也想模仿,但又不想改变本民族的习俗。因此,她们就在鞋底上安一个小假脚,这种鞋被称为旗鞋。为了表现满族这一特殊的生活习俗,满族人就想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由于制作旗鞋工艺烦琐,演员们又不易在拥挤的观众中扭动,所以,人们开始用不足一尺的小高跷代替旗鞋。这样,就产生了满族寸子秧歌,逢年过节,大多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满族寸子秧歌会,逐步传承至今。满族寸子秧歌是秧歌中的一种,它是在秧歌的基础上加入了人们对美的向往与渴望,逐渐地增加了许多艺术色彩。在表演时,男演员表现的温文而雅、玉树林风,女演员表现的端庄大方、婀娜……[详细]

全部青龙满族自治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