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通市民俗文化

南通市民俗文化介绍第6页

  王家拳,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王家拳”主要分布在以通州区石港镇为中心,向南通周边流传并流传于南京、上海、陕西、天津、北京等地。“王家拳”起源于南通,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南通人王越群(字燕舟),集各派武术精华,反复揣摩,融会贯通,创造出一套别具一格的“太极元功王家手(拳)”。全套分成八模,每模各有八手,每手各有二十四五个动作。特点是:短小精干、好记……[详细]
  戚家拳,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戚家拳”由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综合各家拳法之长,“择其善者三十二势”创编而成。编入其撰写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后世称之为“戚家拳”。“戚家拳”自明朝流传至今,其主要流行地区在江苏省海门市、浙江省台州、温州及北京市通县、山东省蓬莱市等地。现由……[详细]
  南通长牌,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南通长牌是由纸牌“搭子和”演变派生出来的博弈游戏,是我们南通地区民间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南通长牌是一项高智商和富有情趣的活动。它能激发人们开动脑筋,运筹推算,奋力进取。长牌游戏具有很强的博弈性、益智性,涉及运筹学、辩证法等多种门类、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其是对于退休老人,玩牌可以加强脑力活动,防……[详细]
  唱凤凰,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唱凤凰是源起于江海文明之源——海安县南莫镇青墩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青墩地区传留而来的一种演唱类曲艺活动项目。流传地区主要在海安县里下河水乡周边地区,也傍及东台市、姜堰市及海安墩头、白甸等水网地区乡镇。属于节日期间,尤其是民俗节日期间,尤其是春节期间群众性喜庆祝节文艺活动形式。唱凤凰的演唱活动一般以6个演员为一个组合、也有男女混合组编,其……[详细]
  唱麒麟,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唱麒麟是早年从苏北里下河水乡深处的高(邮)宝(应)兴(化)地区,经由东台的“台南”一线辗转传流到海安的沙(岗)仇(湖)各乡各镇广大农村的一种演唱类曲艺活动项目。多在民俗节日期间,尤其是春节的祝节娱乐活动中进行。“麒麟”二字皆从“鹿”,但非动物中的“鹿”类,她和“龙”一样,也是古代先民想像中的一种图腾崇拜的“神兽”。相传是“大慈大悲、救……[详细]
  荡旱船,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荡旱船又名划旱船,最早流行于黄河流域,相传尧帝时,洪水连年泛滥,尧帝命大禹一面治水,一面大力制造船筏,挽救灾民。大禹疏通河道,引洪水入海,制作船筏把百姓运送至高地。洪水退后,临时制作的船筏便搁置于陆地。农民耕作之余,在空地上推船玩耍,叫做“跑旱船”。不料这个游戏被尧子丹朱看到,便坐到船上,命下人推着玩。因船体加上人陆地坐着推太重,……[详细]
  常青花担,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花担》又名《茶花担》、《凤凰担》,流传在如皋西乡常青镇的薄万、楼冯、土山、王陈、吴庄等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花担》是由女角挑花担、男角舞扇、载歌载舞的舞蹈,《花担》即以其道具命名。明末清初,流传在民间的《花担》是一女子挑担,一男子舞扇,边走边唱。所挑的花担是竹篮里插上冬青叶、柏树枝,挂上纸花,贴上写着“福”、“寿”或“天下太平……[详细]
  江安号子,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江安号子也称劳动号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农民从事劳动时,大伙一起演唱的歌曲。一人领唱,众人应和,以统一步调来减轻劳动时的疲劳。解放前,山歌与号子在江安地区非常盛行,走进乡间农村,处处可闻,延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农民的体力劳动逐步被机械化替代,肩挑改为车运,圩田地区的人力水车被电灌站取代,行嫁妆改用拖拉机,乃……[详细]
  永安沙山歌,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长江镇在100多年前还是一个长满芦苇的沙滩,到1921年才由当时的垦殖社筑堤围垦,人们称他为永安沙,围垦不断扩展,吸引了大江南北各地的农民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耕种、捕织创业生活,他们也从各地带来了许多方言、风俗习惯,也带来了各地的民歌、民谣、山歌、小调,他们在共同生活中互教、互学、互唱、切磋改进、交流、加工,逐渐形成了具有长江……[详细]
  丰利渔民号子,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渔民号子是中国民歌体裁劳动号子的一种。是渔民们在江河湖海上集体下网、捕鱼、入仓等劳动过程中传唱,主要流行在中国沿海捕鱼比较集中的地区。渔民号子是团结人心的一种方式,在捕鱼时,由一个渔夫做独唱,先独唱唱一句后面的人跟一句,这就是渔民号子。渔民号子的歌词一般以劳动呼号用语为主。间有简短指挥劳动的词句出现在领句中。即兴的见景生情的……[详细]
  里下河号子,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号子,是劳动者参与劳作活动的过程之中,迸发出来的吆喝之声,其音调无一不受一方水土、一方人群个性特征的影响。里下河号子的流传区域主要在苏北里下河河南缘、通扬河以北、串场河两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域的人群构成,有青墩土著的后裔,有来自苏州阊门一线,有来自淮扬大运河两岸,有来自安徽凤阳故地的八方移民,因其在长期的移民杂处与里下河地域的……[详细]
  灶君菩萨的故事,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灶神,亦称灶王、灶君、灶君菩萨、灶王爷、灶公公、司令灶君、护宅天尊等。民间一般称“灶王爷”、“灶君菩萨”和“灶公公”。他的尊称是东厨司命、定福真君。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主管炊事的神抵,最初人们心目中的灶神是一位女性,后来们认识到“火性炎上”,水属阴,火属阳,灶神应以体现阳刚之美的男性为主,故灶神的形象便从原来的女性变为男……[详细]
  吕洞宾传说,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吕洞宾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吕洞宾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八仙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他传道度人的事迹,自五代宋初以来,广为流传。启东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北侧,最早成陆时间距今五百多年,围圩成田不到两百年。启东北部吕四渔港是全国四大渔港之一,渔业发达,这里地处沿海……[详细]
  金荞麦合剂研制技艺,南通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金荞麦合剂治疗肺脓疡,南通地区应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百年前通州有一户农民专用一棵草——金荞麦治疗肺脓疡,乡里乡外名气很大,后传至成云龙。成云龙继承祖传秘方后,操起父业,治愈了无数的病人。后来成云龙成为南通市中医院正式医生。1965年中医院为他设置了肺脓疡专科门诊、病房,配备中青年中西医生当助手,帮助总结经验,拨出专项科……[详细]
  朱良春益肾蠲痹法,南通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在传承先师章次公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7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成。朱良春先生从1959年开始用益肾蠲痹汤治疗风湿病的基础上研制成“益肾蠲痹丸”(医院制剂),在临床应用二十余年后,其女朱婉华在传承朱良春先生治疗风湿病经验的基础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