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合肥市民俗文化

合肥市民俗文化介绍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主要流布于安徽省皖西南广大地区。清代末期,黄梅调与安庆市怀宁县等地区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皖剧”,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详细]
  传统钾明矾制作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与智慧的结晶,自唐朝中宗年间(705-709)班大宏、班二宏发现明矾,矾山即兴起采炼之举,千年明矾开发史就此开端。由唐朝简单的手工小规模采炼,到宋朝发展为作坊式生产。采矿业由一天一人采100至200斤矿石,到宋朝时已发展到一次采“一柯”能达到9万多斤矿石。炼矾也逐步实现了由煎矾与矿石焙烧的连续作业。经历代采石炼矾工人的不断完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直沿袭至……[详细]
  “庐州大鼓”作为流行于皖中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演唱形式,最早流行于安徽省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相传清代早期从山东传入今安徽泗县后形成。民间流传已延续近400年。“庐州大鼓”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瑰宝。庐州大鼓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浓郁的地方口音,是特有的地域文化。庐州大鼓说唱时,鼓书艺人边说边唱,时而摹拟动作,绘声绘色。其讲究韵律板眼,主要唱腔曲调为四弦书、锣鼓书和地方民歌。唱腔有歌嗓和内嗓之分。大……[详细]
  烙画也称烫画、火笔画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葫芦烙画是烙画艺术殿堂里的一朵奇葩,“葫芦”在中国民间被视为吉祥物广为流传,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将烙画艺术绘制于葫芦上更是别具一格,更显其古朴大方、庄重素雅之特色。它既能陶冶情操,又具收藏价值,是烙画中的精品。郑小良作为葫芦烙画的传人,在多年的葫芦烙画艺术创作中,努力探索,其作品典……[详细]
  民间扎彩工艺起源于盛唐,昌盛于北宋年间,千百年来,以它特有的乡土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社会中广泛流传。每逢“春节”,农历“十五”、“二月二”、“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各地都有扎彩办灯会的习俗,以喜悦的心情庆丰收保平安,欢度节日。民间扎彩工艺把地方性代表风格与毗邻地带的扎彩形式相融化,形成具有本地特色、诸多形式竞发的格局,扎彩工艺以扎制龙灯为主,并伴有花船、花灯和杂灯。龙灯分为:滚龙、车龙、长龙,根据龙身的……[详细]
  “庐州大鼓”作为流行于皖中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演唱形式,最早流行于安徽省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相传清代早期从山东传入今安徽泗县后形成。民间流传已延续近400年。“庐州大鼓”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瑰宝。庐州大鼓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浓郁的地方口音,是特有的地域文化。庐州大鼓说唱时,鼓书艺人边说边唱,时而摹拟动作,绘声绘色。其讲究韵律板眼,主要唱腔曲调为四弦书、锣鼓书和地方民歌。唱腔有歌嗓和内嗓之分。大……[详细]
  合肥吴山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书法绘画艺术源源流长,民间书画爱好者不计其数。在这块土地上,历史上又孕育出一支艺苑奇葩---吴山铁字。吴山铁字以陶仁志、邓之远等一批民间艺人为代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工艺,取雕刻、雕塑、铸造工艺之长,以锤代笔,以铁作墨,再现名家手迹,熔铁之刚劲与书法艺术为一体,给古老的铁字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被世人誉为“中华一绝”。吴山铁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先后荣获华……[详细]
  合肥素称“三国故地、包拯家乡”,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宋代的大政治家、一代名臣包拯就出生在这里。历史上的清官包拯因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勤政爱民,被后人尊称为“包公”,成为老百姓人们心目中的“包青天”。自古以来,关于包公的民间故事在合肥地区就广为流传。老辈合肥人都熟知“外甥有理打得舅”、“长嫂如母”这两句俗语,其典故就源自于包公家乡的传说。在合肥广为流传的包公故事还有《箭杆黄鳝马蹄鳖》、《……[详细]
  蜀山区南岗镇“抛头狮”是合肥一带人民在长期现实生活,习俗中形成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肥西门歌、舞狮、崇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商贸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且历史悠久,据考证从1867年开始距今已有140年历史。“抛头狮”的狮头与狮身是分开的,舞狮头者上场之前举起狮头套解在自己的上半身,举套之间便有了一个向上抛的动作,故称为“抛头狮”。在鸡鸣村,以前每逢元宵佳节、-庆典、房屋搬迁……[详细]
  紫蓬山位于肥西县中部,属大别山余脉,被誉为“北九华”,有着灿烂的佛教文化遗风。山中古木参天,风光绮丽,素有“庐阳第一名山”之称。相传三国魏将李典镇守合肥,在山顶建庙祭祀七世祖汉代大将李陵,因而紫蓬山又称李陵山。因紫蓬山地处庐州西侧,李陵庙唐代赐名为西庐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紫蓬山西庐寺及其衍生的紫蓬山庙会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紫蓬山作为北九华山,它的佛教文化在民间积淀丰厚。早期的紫蓬山庙……[详细]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流域之间,东临巢湖,西接六安,南望舒城、庐江,北邻长丰、寿县。县城距合肥市中心仅17公里,是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祥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苗木花卉生产和家禽养殖第一大县、全省蚕桑生产十强县、全省文化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肥西历史渊源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淮军发祥地,是淮军主要将领的故乡,紫蓬山、周公山、大潜山等“三山”和千年古镇三河曾……[详细]
  青铜器修复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古已有之,经过历代发展已成为集焊接、整形、补配、作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形成了以苏州派(南派)和北京派(北派)为代表的两大技术派别,涌现出金云松、张泰恩等一批青铜器修复大师,在文物保护修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派青铜器修复技艺创始人金云松,是晚清民国苏州有名“金铜匠”,专事铜器修补及浇铸,精于修复仿制商代青铜器,在铭文錾刻方面有独到造诣,其子金润生、金满生不仅深得其……[详细]
  庐州木雕流行于皖、浙地区,主要发起在合肥市肥西县、包河区一带,是综合东阳木雕与徽州木雕与一体的民间独特技艺,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庐州木雕在制作上吸纳了东阳木雕的作派、在风格上沿习了徽州木雕的儒家文化特色的艺术流派的同时,大胆创新,在构图、刀法等方面又吸纳了西方雕刻及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使其木雕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同时又具有抽象的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庐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参忠,现为中……[详细]
  庐州木雕流行于皖、浙地区,主要发起在合肥市肥西县、包河区一带,是综合东阳木雕与徽州木雕与一体的民间独特技艺,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庐州木雕在制作上吸纳了东阳木雕的作派、在风格上沿习了徽州木雕的儒家文化特色的艺术流派的同时,大胆创新,在构图、刀法等方面又吸纳了西方雕刻及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使其木雕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同时又具有抽象的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庐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参忠,现为中……[详细]
  古城庐州地处皖中,其南北交汇、东西咸宜,文化底蕴丰厚。这种人文地理环境为附着于农耕文化、水运文化的船模制作技艺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使之成为江淮地区独具特色、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品种。古船模制作技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相传自有航运舟船史以来就伴随有木雕船模的制作。早在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就已称雄世界,明清时期的帆船制造工艺更是达到鼎盛。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