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烟台民俗文化

烟台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整理者遇兴东黄县窗染花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天皮亮”(用云母制作的窗饰)是其最早表现形式,时称黄县窗染。后来,黄县人又吸取东北地区剪纸和外来木版年画染色技法精华,创造出剪刻与色彩点染相结合的窗饰制作技法,称为黄县窗染花。黄县窗染花民间制作艺人在黄县(今龙口市)各乡镇均有分布,几乎村村都有,其中,大多数是农村妇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技艺逐渐流传到周边县市和地区。现在当地分布较……[详细]
  闻名于胶东半岛的吕村年画,发祥于莱州市平里店镇吕村。生产规模虽不抵中国“四大年画”产地,却也因其乡土气息浓厚、工艺流程独特、墨彩交融艳丽、手工绘制精细等特点深受当地群众和中外客商的青睐。吕村年画,来自于民间,拥有相当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百姓根基,其题材多是祭祖、消灾、赐福、贺官、庆寿、烟火接续等。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渔樵耕读,才子佳人,琴棋书画。也有创造喜气洋洋新年气氛的福禄寿喜、自然风光、花鸟鱼虫、……[详细]
  整理者李明宁学娟长岛砣矶砚,亦称金星雪浪砚,是著名的鲁砚之一,用砣矶岛特产的金星雪浪石加工而成。以砣矶石制砚始于北宋熙宁年间,兴盛于明、清两代,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砣矶砚在北宋时与歙砚齐名,有金星雪浪纹的更是砚中极品,是文人墨客的爱物。砣矶砚,之所以获“金星雪浪砚”的美名,实乃奇特的地质运动所赐。原为古陆地的渤海历经几亿年的沧桑巨变,形成了砣矶西隅的一小块独一无二的地质构造。砣矶砚石颜色为黑中略……[详细]
  整理者姜宇龙口手工线编技艺以绣花(又称刺绣或针绣,古代称“黹”、“针黹”或“女红”)为主,或与钩花(也叫抽纱)技艺结合完成。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地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产业,编织制品主要用于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门帘、台布、枕套、靠垫、童帽、肚兜、小孩枕头、小动物玩具等,其图案多为花鸟虫鱼和民俗风物,遍及龙口城乡。龙口手工线编以绣为主,或钩、绣结合,工艺独特,做工精密,花样繁多。加工……[详细]
  胶东传统编结技艺(牟平)整理者葛笑蕾“编筐、编篓,家家都有”,这里说的编筐、编篓就是柳编。柳编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手工技艺,是人们为了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发明的,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柳编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出现。流传在牟平各乡镇及周边地区的柳编,也是伴随着牟平人的生产生活而诞生、发展的。牟平柳编工艺的主要原料有柳枝、柽柳枝、桑条、荆条、紫穗槐条等,过去在田野山坡、河涧溪边俯拾皆是,……[详细]
  整理者李朝莉栖霞灰豆腐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关于灰豆腐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传闻:早年间,在栖霞街上有一小户人家,男主人常年在外务工,家中主妇除了干农活外,还不辞辛苦推豆腐卖。一天中午,主妇上街卖豆腐前,留下一块豆腐放在一木盘上准备回家自用。傍晚时分,卖完豆腐回家,发现磨子上的木盘不见了,豆腐也不翼而飞,主妇好生奇怪。此时,只听房梁上传来猫叫声,抬头一看,两只猫正在房梁上追逐嬉戏。“难道是……[详细]
  整理者梁珊黄县肉盒的制作技艺始于明代,迄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当时,一些家境殷实的人家,在逢年过节等重要日子里都要制作肉盒招待四方宾朋。后来,随着清代胶东首富“丁百万”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典铺”,也逐渐把这项手艺带到各地。黄县肉盒是以精猪肉(或牛肉、羊肉)为主,以菜为辅。制作时,先将肉切、剁成末,配以适当调料和蔬菜搅拌成馅。用冷、热水和食用油分别调面,一起揉匀,掐成一个一个面坯,擀成中间厚边缘薄……[详细]
  整理者马铭荣黄县大糖(又称“黄县麦芽芝麻糖”)制作技艺始于清道光年间,迄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主要集中在芦头镇中心泊村,现存大糖作坊和作坊遗址60余处。黄县大糖是地方名吃,甜香酥脆,畅销周边地区乃至东北等地。制作大糖的工艺较为复杂,包括泡芽、掐芽、蒸饭、蹲缸、发缸、熬浆、炒糖、上糖、扣糖、切糖、汽糖、挂芝麻等十余道工序。早年,糖坊惯用大麦芽来做引子。按照18斤大麦芽配一斗(60斤)大黄米之比例来制糖……[详细]
  整理者梁珊黄县布老虎制作技艺起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廒上村、中村、北皂前村、南山村等西部沿海地区和东南山区一带,制作者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黄县布老虎的制作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根据手头材料,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大量形态迥异的布老虎。制作时,首先用剪刀把棉布、丝绸等布头下脚料按照图样剪出适合图形,用针线沿图形周边缝制,将缝好的布老虎内外翻转,用代表健康……[详细]
  整理者揣志国福山烧小鸡又称福山烧鸡,过去齐鲁餐饮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西有德州扒鸡,东有福山烧鸡”,可见其名气不凡。福山烧小鸡是胶东风味鲁菜的重要菜品之一,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其主料选用本地当年生养的4-5个月的小公鸡,经精细初加工后,再炸、蒸而成。因其体较小,又为当年雏鸡,又名烧小鸡。相传,福山烧小鸡是明朝隆庆年间福山籍宫廷御厨研制,深得内宫皇室的青睐。清末一位福山御厨将烧鸡的工艺和配方……[详细]
  整理者袁克廷宁学娟长岛县的木帆船制造,源于县城北部的砣矶岛,该岛土质硗薄,淡水奇缺,历来以渔业为主。先祖自明末清初,相继进岛定居,以赶海、钓鱼为生或以“家门”(近海)渔场生产为主。为出远洋,渔民便自行设计建造大风船出海作业,至今大风船已伴随岛民们走过了350多年的历程。至清末民初,随着渔场拓宽,渔具更新,木帆船制造匠人发展到十几人,建造的大风船达300多只,成为风帆时代海上的“一支劲旅”。大风船,……[详细]
  整理者李慧莹蓬莱小面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它有个重要的传人,就是清末民初的衣福堂。因他做的蓬莱小面最正宗,人们又称蓬莱小面为“衣福堂小面”。衣福堂制做的小面用料和做工极其考究,故供应量不大,每晨仅售百碗,因做工考究、味道鲜美而远近闻名,常有蓬莱城里人及外地客商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为憾事。现如今,蓬莱小面已经遍布蓬莱城乡,并发展到外地,这一传统名吃也成为婚宴、寿宴、早餐等常备面食。蓬莱小面量小……[详细]
  整理者马铭荣黄县民居雕刻技艺是以砖雕、木雕、石雕三种雕刻技艺结合使用。砖雕技艺最早起源于秦代,宋代是其成熟期;石雕技艺最早起源于北朝时期,明清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木雕技艺最早起源于明初,明中叶技艺逐渐成熟,至清代技艺达到鼎盛。当时那些家境殷实的建造房屋,必然运用黄县民居雕刻技艺,这是富有、气派的象征。砖雕技艺,俗称“硬花活”,是把质地坚细的青灰砖经过精致的雕镂制作成建筑装饰的过程,工艺分“捏活”和……[详细]
  整理者揣志国福山大面是烟台三大风味面食之一,是山东传统风味名吃,与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并称为中国“四大面食”。福山大面历史久远,但到底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据说福山大面最早是用香油浸泡过的砂陶碗来盛的。明代程敏政在《面食行》诗中写道:“傅家面食天下功,制法来自东山东。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福山县志》记载,坐落于福山城东门里的“吉升馆”,就是因经营福山大面而出的名。福山大……[详细]
  棒槌花边制作技艺(牟平)整理者葛笑蕾棒槌花边属于抽纱的一种,采用上等棉线,按设计样稿的布局,运用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特制的小棒槌手工编织而成。棒槌花边源于欧洲传统的手工花边,19世纪末经西方传教士传入山东而得以迅速发展,当时主要集中于烟台和潍坊地区,产品以出口为主。据史料记载,“历年以来,借此艺为生活之妇女,烟台一埠数以千计。”牟平盛产的棒槌小花边又称码花边、长条花边、辊子花边,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