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 > 那曲民俗文化

那曲民俗文化介绍

  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是藏北那曲的传统节日,是那曲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并逐渐形成了“文艺搭台、经贸唱戏”的格局。每年的8月10-16日定为永久性西藏羌搪恰青赛马艺术节举办时间。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内容为一体的草原盛会,传统赛马节是藏北草原水草丰美的黄金季节八月份举行。那时那曲镇与南角赛马场上总是殿满了大大小小的帐篷,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可以说是个帐篷城,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八月的藏北草原显……[详细]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巴青牛毛帐篷编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帐篷通常是采用牦牛的长毛织成的帐篷料,即称为“日雅”的粗氆氇缝制的。制作粗氆氇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活,首先要从牦牛身上剪下厚实的牛毛,然后将牛毛梳理平整,接着将梳理平整的牛毛捻成线,最后再编织成形。搭建时,将帐篷顶部四角的琼塔(拉绳)拉向远处,系于钉好的木橛上,然后在帐篷中架一根木杆做横梁顶住棚顶,再用立柱支撑横梁两端,接着调整四周……[详细]
  藏医药(藏医脉泻杂炯疗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索县藏医院于1987年正式成立,近几年来,索县藏医院各项技术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队伍建设方面也增加了许多,也在今年被评选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索县藏医院里大家最熟悉的还是旦松扎巴医生,他多年来一直心系藏医药事业发展,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藏医药知识、研究藏医药,探索藏医药精髓并在工作中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宝贵经验,……[详细]
  藏北安多服饰历史悠久,它在盛唐时期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而渐趋成熟,传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安多牧民世代穿着羊皮藏袍以抵御高寒的气候,在此状况下,安多服饰与其他藏区的服饰形成了较大差别,这在帽子的制作上显现得尤为明显。安多以羊羔皮、丝绸等作为制帽原材料,帽顶中央竖有一根用布条卷成的小柱子,高度在二三十厘米左右。安多服饰的款式达一百八十余种,牧民服装有日常服饰与节日、礼仪日服饰之分,日常服饰讲求轻便……[详细]
  申扎县巴扎地区的服饰采用当地羊毛为原料,样式与造型十分独特。这种服饰系由牧民自己手工制作而成,制作工艺在家庭内部世代承传不绝。衣服上的手工刺绣古朴典雅、寓意深刻,与服装相配的装饰品精巧别致、美观大方。巴扎藏族服饰是当地民俗、历史和生产生活习俗的生动反映,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藏族服饰是藏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具有独特的藏学、社会学、民族学、民……[详细]
  每年的八月,是藏北一年内最好的季节,此时的那曲,气候温和、天空晴朗、绿草如茵、牛羊肥美。就在这一年中最好的黄金季节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都会如期在那曲镇的赛马场举行。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源自于民间历史悠久的体育竟技和艺术活动。每年此时,藏北各个地方的牧民,都会穿上他们最美的衣服,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参加赛牦牛、搬石头、跑马拾哈达等体育竞技活动。从一九九四年开……[详细]
  寺院舞蹈(羌姆)的产生和流传与藏传佛教的发生与发展密不可分,它内涵着寺庙和民众驱逐未来一年中所有-,迎来人间祥和与福顺。赞丹寺羌姆属于宗教舞蹈类别中格鲁派最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对于索县百姓来说,赞丹寺羌姆活动是每年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每逢释迦牟尼诞辰、-新年以及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教节日,赞丹寺都要举行盛大的羌姆活动,数以万计的信徒为了能亲临祭祀活动,有的不远数百里之遥,提前若干天便携家带口……[详细]
  “卓舞”是一种表达古老社会生活的无伴奏的集体舞,场地没有严格要求,在草地上或者院子里等只要有宽阔的平地就行,舞蹈形式男女自成两排,围圈携手共舞,男女轮流唱词,歌声洪亮穿透力强,通常有男性带头起唱,人数不限,当歌词告一段落后甩手沿圈走动,挥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化动作等特点。“卓舞”带有祭祀性质,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如《莲花生大师诞生》《恭迎文成公主》《赞扬松赞干布》等,且跳“卓舞”……[详细]
  热巴是公元1040年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吧和热穷巴在原有的民间热巴基础上创作和发展的一门独立的舞蹈艺术,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雪”热巴属铃鼓舞、民间歌舞的表演形式,舞蹈豪放粗犷,技巧高超,内容丰富。几百年来“雪”热巴在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改进,舞蹈样式和节目日益丰富。“雪”热巴包含了藏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卓越的歌舞艺术的创造才能,反映了藏文化开放融合的一面,在热巴舞中独树一……[详细]
  那曲赛马节,藏语叫“达穷”,是藏北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公历8月1日举行,为期5至15天不等。特别是在牧区漫长一年的日晒风吹之后。当然,赛马的渊源远不于此。但那一朝发迹迎得美人归的格萨尔故事,却必是这其中原因之一。赛马是书写并延续大草原传奇的重要而古老的传统。古老而又享有盛誉的那曲赛马节是藏北无以替代的旅游观光项目。选择夏季游西藏的游客切不可错过。那曲、安多一带是最能体尝藏北牧民生活的地区,另外……[详细]
  拉伊是流传在西藏那曲和青海、甘肃、四川等藏族聚居区的一种专门表现爱情内容的山歌艺术。拉伊种类丰富,数量浩繁,内容涉及爱情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完整的对歌设有一定的程序,如引歌、问候歌、相恋歌、相爱歌、相思歌、相违歌、相离歌和尾歌等。拉伊的曲调因地域不同而形成多种风格,有的强调音乐的语言性,节奏比较紧凑;有的旋律深沉、悠扬,形成自由、婉转的悠长型山歌风格;有的旋律甜美,节奏规整,形成雅致、端庄的抒咏风……[详细]
  辽阔无垠的藏北草原,高耸入云的念青唐古拉山,一年四季的风吼雷鸣、积雪冰霜,铸就了藏北牧民粗犷憨厚、情志豪放的性格,这里特殊的高寒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注定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牧歌。只有听到牧民们的演唱,才知道什么是满足和陶醉,什么是自信和从容。感觉在广漠的高原上,只有牧歌才能展示他们粗犷、豪放、多情的性格,也只有牧歌才能抒发他们丰富而浪漫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眷恋。牧歌是民歌的一个类别,那曲牧歌……[详细]
  在藏北,谜语是一种休闲娱乐游戏,也是一种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其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相当的疑难性,通常可以考察猜谜者的记忆、分析、想象、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常见的猜谜语方法有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溯源法、拟人法、拟物法、问答法等,用这种方式作为儿童的启蒙教育,即简便易学,又寓教于乐。因此作为一种层次较高的娱乐活动和儿童启蒙教育方式,班戈谜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到广大牧民群众的喜爱。……[详细]
  班戈藏语意为“吉祥保护神”,其境内的“班戈错(湖)而得名,位于藏北高原的纳木错、色林错两大著名湖泊之间。有着“天湖”之称的纳木错守护着她骄傲的不可一世的念青唐古拉。该县属南美塘高原湖盆地区,山势平缓,草原开阔,地势西高南低,全县平均海拔4700米。优越的地理、人文环境使这地方的人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性格,歌舞成为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侠盗歌便是班戈牧歌中广为流传的重要一种。昌鲁(侠盗歌)是藏北……[详细]
  生活在藏北高原上的牧民,他们以独特方式生存于草原广袤的怀抱,以他们的勤劳、智慧和勇敢谱写着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习俗。服装的总体要求是,盛装要鲜艳大方,便装要得体耐磨,夏装要轻便柔软,冬装则需挡风暖身。藏北男子一般在夏季内穿白布或白色茧绸衣裤,外套白色或黑色绒毛织的氆氇长袍或布制长袍。一般选用黑色、深蓝色、深绿色、土黄色、咖啡色。但不用大红、天蓝、大黄等鲜色。女子则喜欢穿黑色或黝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