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宝鸡市民俗文化

宝鸡市民俗文化介绍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陕西宝鸡是炎帝故里,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民间相传,宝鸡地区的炎帝祭祀活动可追溯至黄帝时期。约在五千年前,炎帝因误尝俗名“断肠草”的火焰子而逝于宝鸡天台山。黄帝得知消息,从渭水支流姬水急速赶往天台山祭奠。现在天台山还留有烧香台遗址,据说即是黄帝祭祀炎帝之处。秦灵公三年(前422),秦人在吴山建立上下田寺,分别祭祀炎帝、黄帝,开创了我国官方祭祀炎帝的先例。西汉时期,汉高祖刘……[详细]
  陇县是陕西省的西大门,在语言划分上属关中西府方言。西府话听着好像与甘肃口音相近,其实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陇县方言中古汉语词汇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陇县方言历史厚重的表现。这里的苟家沟村是春秋时期秦穆公建都的地方,通过方言可以窥视这方水土上人们的生活、文化、习俗、历史等情况。一、古汉语性质明显。这些词汇一般都有古老的出处,虽然别的地方已经很少听到,可在陇县人的生活中还活生生地存在着。比如:嫽:好、美的……[详细]
  春节,陇县也叫过年。从腊月初八后,家家开始备办年货,准备过年。腊月23日《送灶君》,也称“送灶”、“扫舍”。腊月30日糊窗户、贴窗花、年画,贴对联、门笺、门神画,备酒菜、给祖先献供馍、菜,燃香、点蜡烛,祭祖祀神,燃放鞭炮,开始过年。晚间全家团聚吃菜喝酒,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孩、新媳妇散发压岁钱,说古道今、谈工作、叙家常。午夜后,在院内点燃一堆柏叶火,燃放鞭炮,插香接神,除旧岁,迎新春,称之为“……[详细]
  岐山曲子受《诗经》、《唐诗》、《宋词》的影响,是元曲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他的曲牌及乐器和眉户差不多,有眉户前身之说,但比眉户发展慢,至今还是坐唱形式,内容比较简单,一个曲子连续唱完,中间没有道白,开唱前先奏一曲牌,无论唱腔或前奏曲,速度都较缓慢。岐山曲子分月弦和平弦两种,月弦供成人演唱,平弦供童声演唱。通常说的岐山曲子是指月弦曲子。岐山曲子有曲词100多种,常用者约70余种,有曲牌10多个,其……[详细]
  眉县民歌等音乐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杨家村编钟的出土考证,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眉县民歌风格。其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孝歌、宗教歌等。劳动号子分打夯号子、划船号子和山歌号子。打夯号子多流行于渭水以南秦岭以北;划船号子流行于渭水流域。其特点是一领众合,词根据劳动形式和内容的不同随意变化,句式整齐划一,节奏铿锵,具有统一步调,鼓动加油的作用。山歌号……[详细]
  在西周发祥地周礼之乡的岐山,至今流传着给娃娃(小孩)赎身的习俗。要说给娃娃赎身,得先从给娃娃“寄保”说起。在岐山乡下,当娃娃出生后家人便把娃娃寄托交给灶神保佑,祈求神灵保佑娃娃不生病健康成长,聪明伶俐,消灾免难。就是在自己家灶爷或当地某个神庙神案前寄保并给神许下猪、羊或鸡还愿,以表保佑之恩。娃娃寄保之后,要给娃戴“缰绳”。家中大人则挨家上户讨要各色线。名曰“百家线”,用要来的各色线辫成“缰绳”给娃……[详细]
  社火是由先民祭祀土神的社日和祭祀火神的迎神赛会活动逐渐演变而产生的一种民间巡游演艺活动。史料记载和学者研究认为,中国社火发源于西秦宝鸡。宝鸡历史悠久,历代就有耍社火之风尚,耍社火在宝鸡又称装故(古)事,即以一定的社火形式扮演古代的人和事,装扮内容主要有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宝鸡社火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起初的集民间打击乐、舞蹈、诗歌(谣)、龙舞、杂耍、锣鼓为一身的民间艺术形式逐渐发展到……[详细]
  李家沟是宝鸡市太白县咀头镇的一个行政村,李家沟社火是宝鸡社火的一个分支。李家沟社火自清末形成以来,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造型高、险、奇,形式简约质朴,特别是古老的社火脸谱色彩独特,古朴雅典。李家沟社火分为高芯和平台两种。起初以马社火为主,表演方队有两个:社火队、锣鼓队。社火分为“转”,一般参与游演为十二至十五转,一转4至8人,演出时间是正月十四至十六三天,内容以戏曲典故为主,参演者大多为中青年,男女不……[详细]
  扶风县,位于西安和宝鸡两大城市的黄金分割点上,以“辅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在位于扶风县段家镇东北7公里处,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山峰,因山下韦河水环绕山峰,蜿蜒而过,形景极像一条青龙,故起名为青龙山。青龙山似山非山,山顶上建有一座古庙,庙因山而得名,称为“青龙庙”。青龙庙悬山峰顶端,四面古柏环抱,郁郁葱葱,势如星辰倒映,俯视西崖,似如身临华山西峰之壮观,故有“……[详细]
  陇县古称陇州,自古以来,就处在西部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民族交汇之处,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既有西部游牧民族,又有汉民族相互交融的人文历史,方言口语、文化艺术都有了独特的风格和习俗。在这种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民间艺术形式——陇州小调,自发轫之初就具有独特的地方韵味,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历史悠久的陇县,民间文化起源较早。陇州小调在民间传说中起源于汉,但缺乏可靠的证据支持,从流传下来的……[详细]
  中华老字号西凤酒酿造技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技艺主要流传于位于八百里秦川之西陲的凤翔县柳林镇,这里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水质甘美,有着得天独厚的兴农酿酒之优势,是我国著名的酒乡。在唐朝,西凤酒就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被列入珍品而闻名于世。在1867年(清光绪二年)举行的南洋赛酒会上,荣获二等奖,遂蜚声国外。在第一、二届中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除供应中国国内需要外,还远销世界许多国……[详细]
  灯盏头碗碗腔是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又名“灯碗腔”“阮儿腔”,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碗碗腔的形成年代,无文字记载可考,据调查,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渭南人李芳桂曾作有剧本“十大本”,就其唱词结构分析,可断定当时碗碗腔的主要唱腔已经形成。《重修华县志稿》记载,在同州(治今大荔)一带:“清末演唱者二三十家”,而各地又形成了洋县碗碗腔、陕北碗碗腔、西府碗碗腔等不同分支。灯盏头碗碗……[详细]
  西府曲子,也称“西府秦曲”“西府清曲”“小曲调”,是流传于是陕西省关中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俗曲,是关中曲子的一个分支。西府曲子的表现形式有舞台戏、木偶戏、皮影戏及座唱等。流行于武功、扶风、祁山、凤翔及宝鸡等地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艺人讲,西府曲子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陕西关中西部地区就有民歌民谣流传,如《诗经》里《秦风》《豳风》中的民歌;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叙事诗。相传秦始皇时,西……[详细]
  西府道情,又称关西道情(因宝鸡地处关中西部,亦称西府),是活跃在陕西省宝鸡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西省的汉族戏曲剧种。西府道情起源于唐代的道曲、道歌。道曲道歌是道士们在道观中向道徒宣传道教道义的一种汉族民间说唱形式。西府道情最早起源于唐代的道曲、道歌。西府宝鸡地区早期道教盛行,道观林立,诸如磻溪宫、金台观、南昌宫等等。金大定时期,道教全真派名流丘处机,游居宝鸡磻溪15年,创建了陇县龙门洞、千阳玉清……[详细]
  眉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全县辖10个乡镇,123个行政村,人口31万,是一个以粮果渔为主的农业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川景色秀丽,著名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避暑胜地、张载纪念馆等名胜古迹均位于我县境内,眉县也是炎帝文化、周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蜚声中外的27件青铜器就出土于眉县。《高跷赶犟驴》分布在眉县青化乡嘴头村、西寨村等一带。青化乡嘴头村地处眉县东南沿山地区的泥峪河边,南依秦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