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十大民俗文化

鄂伦春族摩苏昆
  鄂伦春族摩苏昆是形成并流行于黑龙江大小兴安岭鄂伦春族聚居区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形成于清代末期。“摩苏昆”是鄂伦春语,意为“讲唱故事”。演出形式多为一个人徒口表演,没有乐器伴奏,说一段,唱一段,说唱结合。其内容多讲唱“莫日根”的英雄故事,曲调多不固定,且因流行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流传在逊克的多用【库亚若调】,流传在呼玛的多用【库尧勒调】,流传在黑河的多用【因交调】,属于“类型曲调”。还有根据节目不同而使用不同曲调的情形,如演出《阿尔旦滚滚蝶》时必用【四季来临的时候】,演出《双飞鸟的故事》必用【渡口河边】,演出《猎人和心爱的妻子》必用【妻子的礼物】,属于“定型专用调”。另有自由选用或借用各种曲调表演的情形。摩苏昆的艺术传承一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统节目有《英雄格帕欠》、《宝贝年末日根》、《……[详细]
漠河民间捕鱼习俗
  在黑龙江边钓鱼的方式比较多,视不同情况也有不同的钓法。一般可分为垂钓、甩毛钩、下夜弦、下盘弦和下趟子钩等。垂钓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捕鱼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生产生活所需,同时也是人们休闲的一种良好选择。漠河民间捕鱼习俗对于不同的鱼种,垂钓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主要体现在鱼饵的使用上。对大多数鱼种而言,一般都采用肉质鱼饵。蚯蚓则因其使用方便,受用者广而成为垂钓者的首选,是最优质的上好饵料,它几乎为所有冷水鱼所取食。使用时,先将蚯蚓置于掌心拍死,截取一小段,套在鱼钩上,甩入水中,就可静等鱼儿上钩了。在江里垂钓不用浮漂,鱼弦前头用一较重的铅坠,甩入江中后,以观察鱼杆头的摆动情况来确定是否有鱼上钩,也可以用手感来确定鱼的上钩情况。在湖泊垂钓则需要一个浮漂,铅坠也较轻。不论是在江里还是在湖泊中,鱼钩的使用……[详细]
鄂伦春族剪纸
  鄂伦春族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呼玛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关金芳葛瓦依尔妮安佳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人剪纸内容多以大自然花草树木、浪花、白云和动物形象及劳动工具为主,剪纸人触景生情,心中形成图案,直接剪裁而成,多用在服饰及衣帽和桦皮、兽皮制品上,表现形式繁简错落。主要剪纸作品有《白日依可严》、《提一沙》等。经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古老浑厚、纯朴粗犷的北方狩猎民族风格。其作为标志形图案,在鄂族传统服饰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详细]
鄂伦春族萨满祭祀
  鄂伦春族信奉原始的萨满教。萨满男的称“尼罗萨满”,女的称“阿西萨满”。萨满的来源有:一,得病后许愿当萨满,经萨满跳神病愈,即还愿成为萨满;二,老萨满死后,他的神会找另一个人附体,找到的这个人能说出老萨满的情况,就可以成为萨满。萨满有“阿娇儒”萨满与“德勒库”萨满之别,前者为氏族萨满,一个氏族只有一个,后者为流浪萨满,可以有数个。因此鄂伦春族奉前者为正神,其权威要高于后者。萨满供的神多寡不一,但总称为“斯文”。一个萨满有多少神,可以从他们的“档士”(登记各种神的用具)看出来,“档士”上刻的一个豁口就表示一位神。每年春季,鄂伦春族举行纪念性的祭神活动和娱乐性的敬神赛神活动。选择好日期、地点,人们便按时将供品准备好。祭祀活动开始,神鼓敲过三遍,萨满由二神引路,四侍卫随从,环绕一圈步入围门。萨满头戴……[详细]
鄂伦春族传统服饰
  鄂伦春人的服装,头戴狍头皮帽,身着狍皮衣裤,脚穿狍腿皮靴,这些皮制服装做得实用、美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鄂伦春人穿的皮袍,男女式样基本相同,都是右大襟,男袍“尼罗苏恩”前后或左右开衩,女皮袍装饰美丽。春秋季的猎装较短,长到膝盖,夏季的狍皮毛很短,颜色发红,所以也叫红毛皮衣。雨天将旧冬衣毛朝外穿,可以防水。男子穿的皮裤只到膝盖,腰间肥大。裤脚折起来用带子系住,塞进皮靴里。出野外时还要在外面穿上皮套裤。皮套裤是用耐磨的鹿、(犭+罕)皮制作的,而且要刮掉毛,鞣制得非常软,这样,骑马打猎时不仅结实抗磨,而且灵巧方便。女皮裤是长的,比男裤稍瘦些,前面带兜肚,裤腰从左右向前折,系上腰带,这种裤子适合骑马、采集等活动。鄂伦春人的皮靴是用狍、鹿、(犭+罕)的腿皮制作的,用结实的泡脖子皮或野猪皮、(犭+罕)……[详细]
马拉爬犁
  东北冬天的雪是很多的,黑龙江一般10月(公立)就开始下雪,5月偶尔还有下雪的时候。在空旷的草原上和森林里,积雪有时有一米多厚,人在上面走不会陷进去,因为雪已经冻的异常坚硬,路上积雪也牢牢的粘在路面上,这时一种叫爬犁的交通工具就有大用处了,几乎可以毫不费力的拉动。所以跑起来肯定比马车要快。爬犁底部有两条铁或木头的滑板,用于接触雪面,前面是一匹马拉着。马的蹄子也要打铁掌,才能不在路面上打滑。……[详细]
包冻饺子
  南方人过年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北方人过年吃饺子,表示除旧迎新。这是南北绝然不同的习俗。现在,住在城里的北方人已经将蒸馒头的习俗淡化了,但是包冻饺子的习惯还保留着,最晚三十那天饺子就得包了冻上。东北人过年包饺子是件大事,要用最好的面来包饺子,所以一到年根前,各家都想招整好面粉。包饺子,在南方人看来是件挺麻烦的事情,但在东北人手里却是小菜一碟。东北人对饺子百吃不厌,有这样的说辞叫“好吃不如饺子,好受不如倒(躺)着,好看不如嫂子”。包饺子先要把面活好揉成团,盖上湿毛巾放在一边,这叫醒面。这面得醒俩小时左右,这工夫就准备饺子馅。过年包饺子要活几种馅料,猪肉芹菜馅、猪肉酸菜馅、猪肉白菜馅、牛肉罗卜馅、韭菜鸡蛋馅、三鲜馅等等。甭管包多少样馅的饺子,芹菜馅儿的饺子是必包的,讨个口彩叫“勤勤快快”。做芹菜……[详细]
漠河放灯节
  北极村的放灯节是每年的夏至这一天。这是一个年轻人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许多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于傍晚时分,都会携手来到黑龙江边的放灯台上,点燃自己亲手制作的江灯,许下自己的心愿,放飞他们对未采生活的美好企盼。一时间,千百只五彩缤纷、姿态各异的江灯随波飘荡、缓缓游动,亮着希望之光,与天上的星星相互映衬,远远望去就象一长串萤火虫随着江水飞舞,场一道十分绚丽的风景。近年来,放灯活动大有突破常规的趋势。许多年轻人只要心有所想,就会在任意一个傍晚来到黑龙江放下一只江灯,默默看着它随江水漂去。让承载着自己心愿的江灯在夜色中闪烁着点点金光向远方漫游而去,寄托着对生活、事业、人生及亲朋好友的美好祈愿和祝福!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夏至漠河县委、县政府都在黑龙江畔举行大规模的“放江灯”活动,旨在利用此节日来宣扬……[详细]
漠河县夏至节
  夏至节是漠河北极村独有的一个节日。按照北极村人的习俗,每年夏至这一天,北极村的人们都会自发来到黑龙江边,点起篝火,边跳舞边等待北极光的出现。在夏至这一天,北极村是中国白昼最长的地方。太阳从落山至初升的时间只有3个多小时,因大气和地面物对阳光的散射,夏至前后的几天基本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黑夜,所以,人们把夏至的北极村称为“不夜城”。一般来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亘古不变的自然常识,但在夏至的北极村太阳却是北升北落,晚霞与朝霞紧紧相连;映照于北方的天空。这种在同一时间欣赏到晚霞与朝霞的神奇天象为北极村所独有。与夏至节相辉映的是神奇而绚丽的北极光,在中国,北极村是最有机会出现极光的地方,极光出现的原理是由太阳活动爆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受地球极地磁场影响偏向两极,并经大气中的分子、原子激发而形成绚丽多彩、奇异……[详细]
鄂伦春族萨满服饰
  鄂伦春族是中国境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流域及大、小兴安岭,以能骑善射著称于世。鄂伦春人信奉萨满教是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内容和祭祀活动仪式。萨满在跳神之前,首先要把自己装扮起来。神衣,鄂伦春旗号称之为“萨玛”。多由鹿皮缝制。长约四尺左右。过膝、领口、袖口及对襟等部位都绣有各色云形花纹,并配有许多物件。主要有护肩、飘带、铜铃、铜镜等。整个神衣约有五、六十斤重。神帽,鄂伦春语称之为“奔波里”。它的骨架最早用约十公分厚的皮子制成,后逐渐用铁代替帽子系一铁圈,上面为十字形半圆顶,在十字半圆顶上多安有两只三杈或六杈的鹿角。铁圈和铁梁全用各色布条缠起来。帽子的一圈缝上各色布条穗子,帽子的正面多坠十条串珠,遮住眼睛及半个面孔。 萨满的法具主要有神鼓和档式。……[详细]

全部大兴安岭地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