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洪泽区民俗文化

洪泽区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花船舞,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渊源与分布“花船舞”,又叫“玩花船”、“撑旱船”、“走水子”,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在淮安各地都有分布。起源于隋唐时期,洪泽地区则相传“花船舞”是明朝洪武年间,洪泽湖渔民为纪念刘基修建洪泽湖大堤的功德,每年正月初一装扮自家渔船……[详细]
  高涧腰鼓,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历史渊源腰鼓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鼓在我国早已出现,相传在黄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战中即已出现,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又据《周礼•地官司徒》载,春秋、战国时期,已专门设置了“鼓人”来管理鼓制、……[详细]
  白马湖打夯号子,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历史沿革及主要内容打夯号子是群众在进行修筑堤坝等土建工程打夯时所唱劳动号子。白马湖打夯号子起源于明末清初洪泽白马湖周边地区,现已流传至淮安市金湖县、楚州区以及扬州市宝应县等白马湖周边地区。白马湖打夯号子是白马湖周边地区的人们为……[详细]
  白马湖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历史渊源白马湖,早已作为通衢要道载于史册。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秋,吴王夫差征大批民工开凿邗沟,使船只可从长江过广陵(今扬州)往北过宝应博支湖,经射阳湖西北入夹耶河,再经白马湖进入淮河。这条水道史称“邗沟东道”,白马湖为……[详细]
  洪泽湖的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历史渊源与流布情况“洪泽湖的传说”,年代久远,主要流传于洪泽湖周边地区,尤以淮安市洪泽县为盛。洪泽湖的形成,首先是地壳断裂形成的大量凹陷,在唐宋以前就形成了大量的小湖,如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详细]
  龟山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主要内容龟山传说主要流布于洪泽龟山周边地区。龟山因山形似龟而得名。相传,洪泽的龟山是个公龟,徐州的龟山是个母龟。每天夜间,公龟都要到母龟那儿去幽会,晚出晨归,每次途经龟山北的淮渎庙大门口,都弄得庙宇颤颤巍巍,搞得庙里的和尚又恼又怕,……[详细]
  九龙湾传说,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渊源明末清初,战乱频仍,河道年久失修,黄淮流域频发水灾。到康熙初年,黄河下游到处决口,灾害连年,据清末著名水利专家武同举的著作《淮系年表》记载,清初顺治元年至康熙十六年(公元1644年—1677年),黄河夺淮之灾的次数多达90……[详细]
  安淮寺庙会,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安淮寺是洪泽湖南岸的老子山上的一座千年名刹,集佛、道、神于一门。安淮寺的前身是龟山寺(或称下龟山寺),原址在龟山,为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金臂禅师所创。因战争、洪水等原因,龟山寺曾几度兴废。清道光十七年,河道总督麟庆移建寺院。时值淮水安澜,便将新落成的寺院命名为安淮寺。安淮寺庙会举办的时间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其时,淮河流域的渔……[详细]
  蒋坝酸汤鱼圆烹饪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蒋坝酸汤鱼圆烹饪技艺据传最早可上溯到秦代,明清时盛行。现主要分布在洪泽县蒋坝镇及金湖、盱眙两县和楚州、淮阴两区。蒋坝酸汤鱼圆烹饪技艺从原料选购到加工制作都有其特殊工艺要求:原料最好为黄尖鱼或“淮白”,即洪泽湖白鱼,然后取其净肉,去皮,去刺,去血色,用刀背剁成糊状,用姜、葱、盐等调和提味;鱼肉糊剁好后,需要兑水,兑水多……[详细]
  黄集羊肉烹饪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洪泽县黄集镇羊肉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早在隋炀帝沿大运河南下出游江都,经过山阳县(楚州)时,县令献上了一道叫“赛神仙”的膳食,就是原山阳县西南角黄集子(黄集镇)黄狗参家(世代以开羊肉馆为生)烧的羊肉。隋炀帝食用后封其为“天下一绝”并连声夸赞:“好,好,吃了‘赛神仙’,快活似神仙。”黄集羊肉的美名由此传播开来。黄集羊肉的另一个……[详细]
  朱坝活鱼锅贴烹饪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活鱼锅贴,又称小鱼锅贴。产生于明朝,后来一直在洪泽湖地区流传,为洪泽湖渔家的日常膳食。目前,活鱼锅贴烹饪技艺集中流布区域主要在洪泽县朱坝镇。活鱼锅贴系用洪泽湖盛产的鲫鱼、乌鱼、鳝鱼、鲤鱼、鲇鱼等水产品和地产杂粮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口感香、薄、酥、脆、软、滑、爽,别具风味。活鱼锅贴的烹饪制作,分为互为关联的两大部分。一……[详细]
  洪泽湖渔具制作、使用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烟波浩渺的洪泽湖,是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水产品丰富,自古就有“日出斗金”之说。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育了独特的洪泽湖文化,洪泽湖渔具制作和使用技艺,便是洪泽湖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渔业生产劳作在洪泽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洪泽县三河镇塘埂村西周遗址中发现有距今3000多年的陶质渔网坠。洪泽湖渔具渔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网类……[详细]
  洪泽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洪泽湖木船制造技艺主要分布于洪泽湖周边地区。洪泽湖地处江苏省西北与安徽交界地带,连通淮河、长江、汴水、濉水、泗水及京杭大运河等,全是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产资源丰富,水上捕捞和运输业极为发达。洪泽湖地区有着悠久的渔业史与造船史,目前最早发现是盱眙县范家岗新石器遗址中遗存的独木舟。据《洪泽湖志》382页载:“旧有沟通淮……[详细]
  老子山的传说,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部《道德经》短短五千字,其思想博大精深,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老子堪称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美国《纽约时报》更是将其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春秋末年,诸侯纷争,天下大乱,民间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老子来到洪泽湖畔的芦莆山采药炼丹,普救民疾,后在……[详细]
  白马湖来历的传说,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白马湖地处扬州宝应与淮安市楚州、金湖、洪泽四县(区)交界处,位于高邮湖之北,面积11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5米,贮水量1.05亿立方米,具有灌溉、航运、水产之利。白马湖古称马濑,东汉时为邗沟西道。南宋绍煕五年(1194年),黄河南徙后逐渐成湖。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淮河来水不再下注白马湖分道入海,故白马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