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衡阳市 > 耒阳民俗文化

耒阳十大民俗文化

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
  铜锣是一种以紫铜为主材,按比例配入锡、银等金属制作而成的乐器,广泛应用于戏曲舞蹈、民俗活动等。耒阳市坛下乡铜锣为传统手工制作,依循选料、配料、熔水、制坯、锻打、剪边、成型、淬火、冷作、抛光、一锤定音等十多道工序,操作流程非常严谨,要求火候和手法十分精准,且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选料要求铜精度达到99.9%,按比例配入锡、银等金属(配料),加温至1200℃使之熔化(熔水),倒入模具制成铜坯(制坯),将铜坯放入900℃炉膛里烧红夹出打成片(锻打),待锣片加温软化剪成圆形(剪边),连续烧红放于槽型内反复锤打成型(成型),再加热到一定火候夹出淬入水中(淬火),捞出锤打,初步调音(冷作),后用合金刀进行表面抛光(抛光),最后,根据不同铜锣品种,运用不同手法反复敲打铜锣不同部位来调整其厚度和形状,达到乐器……[详细]
敖山庙会
  敖山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尊奉佛教和民间吉祥神敖王、敖母,在湘南有较大影响。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三月初三“三堂游船”祭礼、四月初八释伽佛生辰、五月二十三日敖王生日,都是庙会盛事,以正月初二举办的迎春庙会活动声势最为浩大。敖山庙会对促进人际交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2006年,敖山庙会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敖山庙在今湖南省耒阳市大市乡大陂市圩至芭蕉圩之间,自耒阳市城区北行13公里,濒临耒水河边,有圩场大陂市,古称鳌山口,今大市乡政府所在地。神话传说•历史渊源据民间传说,五代时期,敖山地方大闹灾荒,民不聊生,后汉高祖刘知远亲政爱民,带领百姓度过大难,百姓遂尊奉刘知远为圣帝。清雍正二年(1724年),从敖河运煤至……[详细]
蔡伦古法造纸技艺
  蔡伦古法造纸技艺即利用麻头、破布、鱼网和树皮抄造植物纤维纸,发端于东汉元兴元年(105)。耒阳是蔡伦的故乡,在蔡伦亲授造纸术的基础上,对蔡伦古法造纸技艺进行完整系统的传承和发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耒阳享誉湖湘乃至全国的产业。唐宋时期,耒阳是湖湘主要产纸地,产品有包皮纸、湘薄纸、皮纸、钱纸、五色纸等,明代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衡州府耒阳纸载入万历《湖广通志·方产》。清代,蔡伦古法造纸在耒阳进入鼎盛时期,年销售量达2万担(90张纸为一刀,360刀为一担)。除满足本地需求外,大量的是运销广东、湖北,并通过衡州、湘潭、长沙、汉口、郴州等口岸销往全国各地。民国时期,日寇的入侵和抗战胜利后全面内战的爆发,使耒阳古法造纸业受到极大的影响,作坊纷纷停产。新中国成立后,古法造纸业一度得到恢复和发……[详细]

全部耒阳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