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阜阳市 > 界首市民俗文化

界首市十大民俗文化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界首彩陶源于唐代,是淮北手工艺的精华。1999年,淮北柳孜运河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界首三彩陶片,成为当时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过程中表现出赭、黄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在刻画题材上,界首彩陶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式加以表现,卢山义的“刀马人”系列是其代表;在烧制方面,界首彩陶制作先除潮,然后素烧,温度一般在摄氏700至800度,成品为砖红色的刻画陶,素烧后可以釉烧,即涂以含铅、二氧化硅、粉土的釉料后放入陶制的匣钵内,逐渐加大温度,达到摄氏1000至1050度,烧两天两夜,成品为红地白花的界首彩陶。界首彩陶……[详细]
界首书会
  清嘉庆年间,界首市任寨乡的苗湖村唱坠子翁的艺人苗本林,发起了苗湖说唱会,当时参加演唱艺人有苗湖村三人,邻村五人。1939年,第六代传人苗元普为纪念第一代发起人苗本林165周年诞辰,把闰年的农历六月六定作苗湖书会,一唱就是五招来四邻八乡的群众,相当热闹。此后,苗湖书会经过不断传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到文革时期,一度沉寂。1985年,著名艺人苗清臣联络周边市县的著名艺人多人,重新举办苗湖书会。苗湖书会每届五天,方园几十里的观众前来观看演出。并且吸引了周边几百里地的曲艺演员参加演出。山东曹县、江苏坯县、湖北大悟县、河南周口地区、阜阳地区各县市、宿州地区的曲艺人均有赴会演出。目前,书会已创作演出曲目150多个。这些曲目在历届书会上,均获得群众的好评。“苗湖书会”演唱的曲目,特别是鼓书、评词等道具简单……[详细]
界首渔鼓
  界首渔鼓,又称道筒子或坠子嗡,行话为“溜兰条儿”,源于明代叙事性道情。后由道士以道教为演说题材,到民间传道时流传至界首,约有四百多年历史。界首渔鼓主要分布于界首、太和、颍上、临泉、阜阳、亳州、涡阳、利辛、蒙城以及河南省的沈丘、项城、周口、太康、郸城等地。我市渔鼓艺人主要分布于光武镇、芦村镇和顾集镇。界首渔鼓源于明代,具体年份不详,兴盛于清朝道光年间,1920年左右,是界首渔鼓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影响区域东至安徽省太和县、阜阳市、蒙城县,西至河南省的沈丘县、新蔡县、郸城县、太康县等。界首渔鼓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以演唱为主,夹白为辅,唱词和说白均加韵脚,分为“高音渔鼓”和“低音渔鼓”两类。所持乐器为打击器,即渔鼓筒子和简板,所演唱曲目多为传统书目,其唱腔高亢嘹亮,委婉动听。界首渔鼓音……[详细]
界首苗湖庙会
  界首市苗湖书会是界首文化艺术上的一个独特的“盆景工程”。苗湖书会的举办地在界首市任寨乡的苗湖村。清嘉庆年间,据今大约200年左右,唱坠子翁的艺人苗本林,发起了苗湖说唱会,当时参加演唱艺人有苗湖村三人,邻村五人。1939年,第六代传人苗元普为纪念第一代发起人苗本林165周年诞辰,把闰年的农历六月六定作苗湖书会,一唱就是五天,迎来四邻八乡的群众,相当热闹。此后,苗湖书会经过不断传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到文革时期,受政治运动的影响,一度沉寂。1985年,著名艺人苗清臣联络周边市县的著名艺人多人,在界首市委、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任寨乡政府、界首市曲协的扶持和帮助下,重新举办苗湖书会。苗湖书会每届五天,方园几十里的观众前来观看演出。并且吸引了周边几百里地的曲艺演员参加演出。山东曹县、江苏坯县、湖北……[详细]
界首扁担戏
  界首市扁担戏俗称“小桃子”,又名猴头人子,一台戏,独腿戏。其流行区域主要在界首市芦村镇小徐村,小徐村位于芦村镇东北部,东与太和县接壤,北依河南郸城县,是一个偏远乡村,交通不便,群众生活穷困,为了生计,村民学会了一些耍猴、说唱艺术。大约在清末同治年间,由利辛县艺人葛三传入界首,历史约一百多年。当时葛三染上风寒,住在了小徐村朱惠贤家,既扁担戏的第一代传人。由于朱惠贤的精心照料,葛三得以康复,为表答谢之恩特收徒赐艺。朱惠贤则是一个聪明之人。通过对扁担戏不断地摸索和创作,逐渐形成了界首扁担戏独特魅力。演出剧目有《王小二卖豆腐》、《王二打虎》、《西游记》、《王小二上山打柴》等。界首扁担戏流行区域主要在界首市北部芦村镇,其艺人大多聚居在芦村镇大朱寨、小徐、大徐一带。其它区域分别为河南省的周口市、开封市、……[详细]
大黄庙会
  大黄镇,地处界首城东北10公里处,属界首市大黄镇人民政府管辖,北邻光武镇,南临南洛高速公路,东临太和县,西临靳寨乡。大黄镇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太昊伏羲曾在大黄镇黄龙坡处建陪都,后太昊伏羲头颅葬于此。东汉时期刘秀与王莽曾在这里逐鹿中原,留下许多美妙神奇的故事。大黄庙最初建于盛唐,兴于明朝,延年至今,香火不断,为弘扬伏羲文化,交流、传承和发展史前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大黄传统庙会的活动区域分为伏羲大殿、伏羲陵墓两大部分,伏羲大殿后为伏羲陵墓。庙宇为神农楼、钟鼓楼、三关阁、祖师殿、关云殿、长武穆庙等,庙会的主要活动在这里举行。大黄庙的香客首先来自于各堂口组织,主要来自于安徽、山东、江苏、河南四省。安徽省为阜阳、毫州、临泉、界首、太和、颖上、阜南、临泉、利辛等。山东省为荷泽,枣庄等。江苏省为……[详细]
金裕皖酒酿造技艺
  金裕皖酒业出品的金裕皖酒是界首最具代表的特产之一,其酿造技艺源于北宋,明清至民国时期日臻完善、并成熟定型,建国后得到保护和发扬,形成了“三清二控一续”(辅料清蒸、原料清蒸、酒醅清蒸、控浆降酸、控浆减水、续糟发酵)的独特工艺,具有“四高一低”(堆积淀粉高、堆积温度高、入池水分高、高温润料、低温入池)的鲜明特点。宋代时,界首有“诸镇置于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镇,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的历史文献记载,自清代以来,界首的酿酒业日趋兴盛,时有最为著名的双合糟坊、金裕糟坊等私立糟坊。金裕皖酒业的前身就是清末位于界沟集东的金裕糟坊。金裕皖酒酿造技艺地方特色鲜明,始终沿用中原地区老五甑古法酿造工艺,历经段学宇、段卫身、段兆法三代传人的传承,并结合本地的土壤、水纹、气候、窖池等条件,因地制宜,以味定格,通过手工制……[详细]
界首剪纸
   界首剪纸艺术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民间剪纸艺人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抓住现实生活中最动人最能表达情感的形象,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和简练拙朴的线条,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剪纸艺术作品。 界首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受地域、民俗、民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界首剪纸的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多以花卉、飞鸟为主,将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来表现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寓意,情趣丰富,装饰味重。如:把喜鹊和梅花组合在一起,就是象征着喜庆的“喜上眉梢”;把大象和万年青组合在一起,就是象征着更新起始的“万象更新”;把松与鹤组合在一起,就是象征着长寿的“松鹤延年”;把莲花和鲤鱼组合在一起,就是象征着丰收的“连年有余”等等。    界首剪纸的……[详细]
  界首刺绣是我国北方平针与布艺结合之绣品,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已形成特有的风格,技艺传承基本靠口传心授。绣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获得赞誉,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界首刺绣艺人主要分布于西城、舒庄、代桥、顾集、泉阳、光武等乡、镇、办事处的二百多个村庄。界首刺绣针法绣技影响至河南省周口市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临泉县等地。界首刺绣属民间平针绣品,在色彩上讲究大红、大绿、大紫,用以金银线,配以黄、红、绿等色彩的绸缎,饰以各色金属片和金丝穗,使绣品更加完美精致。绣品多用于家居生活、日常用品、服装鞋帽的装饰。界首刺绣的工序为先选料,即选布、选线,然后在布的某个位置,或用笔勾画出所绣的图案,或将剪纸图案贴在布上套绣,其技法为平针上绣法和下绣法,上绣法为平针上下走线,……[详细]

全部界首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