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宁德市 > 屏南县

屏南四平戏

屏南四平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屏南四平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屏南四平戏,源于明代弋阳的四平腔。戏曲界称其为“明代四平腔的遗响”。四平戏自明后叶传入屏南以来,至今已传15 代,历今400多年。2006年5月20日,四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屏南四平戏的唱白皆用土官话,前台干唱,后台引领帮腔辅之高腔。唱腔结构形式属曲牌体,常连缀演唱,旋律高亢激越,朴实流畅,间以滚唱、滚白、曲词通俗、行腔自由,发声以本嗓为主,假嗓交替,一唱众和。该剧种保存了较多的明代南戏、弋阳腔的唱腔曲调,仅《白兔记》一剧即保留【水里鱼】、【驻云飞】、【傍妆台】、【驻马听】、【江头金桂】等曲牌18首;在剧目封面,所存南戏剧目有《蔡伯喈》、《杀狗记》、《拜月亭记》、《王十朋》、《吕蒙正》、《崔君端江天暮雪》、《苏秦》等古剧近50本;而行当角色保持明南戏“今优伶辈大率八人为朋”的体制及“九角”体制,以生、旦、净、末、丑、贴生、贴旦、夫、外等“九角”流传至今。同时还保持着大量宋元杂剧的表演体制。如粗犷的身段科介;南戏的诙谐和科诨;特有的脸谱和行当;以实应虚的形象效果;北杂剧的表演程式;副末开场和自报家门等。

屏南四平戏保存原始的弋阳高腔特色、古朴的传统南戏表演风格,具有文本与表演的雅俗组合以及与宗教民俗关系密切等显著特征。四平戏保留了明代弋阳腔、四平腔的原生态戏曲文化特质,特别是其唱腔音乐曲调,伴唱和伴奏形式基本上保存弋阳腔古貌,是明代四平腔唯一完整遗存形态,对研究四平戏发展史,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从宗族戏剧这一点上看,屏南四平戏对于我国民间戏曲与农村社会宗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参照系,具有独特的社会研究价值。




下一篇:泰宁梅林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