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沙市

楚简制作技艺

楚简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楚简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牍制作技艺(楚简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竹简、木牍作为书写文字的载体,始于商周,盛于战国、秦汉,衰于魏晋。战国时期的竹简,是我国目前所见到最早的竹简实物。这一时期的竹简集中发现在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及河南等省。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发现的楚简达30多批,字形10万字以上,字头6000多字,异体字近2000字。

唐宋时期,道教、佛教兴盛,竹签在寺庙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至到明清时期,其制作技艺衍生出竹联、春联,悬于寺庙、书房或挂在客厅,供文人雅士寄情赏玩。近现代以来,竹简材料制作人金祥忠、荆州博物馆原馆长腾壬生、楚文字学专家一直从事于楚简的保护与复制工作。

由于其所包含的丰富文化信息和重要价值,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博专家、高校开展了对出土楚简的文字整理和研究工作,依托楚简文字整理成果,承习古人技艺方法,使楚简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楚简制作技艺是以竹、绳为原材料,通过制作毛坯、蒸煮晾干、文字书写、编联成册等工序制成竹简的传统工艺。其工艺流程如下:

杀青

将圆竹用火烘烤,使青皮油面焦化,刮去焦面,避免日后被蟲蛀蚀。

解片

把竹子截取成竹筒,剖为简条,去除竹节,将竹条上下两端修至平齐。

蒸煮

在容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食盐蒸煮,待水中食盐溶解,再把毛坯放入其中,约30分钟后,竹简油物质漂浮在水面,将毛坯取出,冷水冲洗,晾干。

简背划痕

在竹简背面刻画一道螺旋形线条,编组时就能还原竹简原本位置顺序。

刻契口

根据竹简形制长短,刻出适量深度的三角形契口,便于编绳的简书宜卷宜翻,不移位。

书写

根据楚简原件字形,首先通读意临,对字形笔法特点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编联

根据契口深浅选择编绳的粗细,采用上下编绳,锁扣编法,一简一固定,要求松紧适度。

主要特征

楚简制作技艺作为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用于承载文字、传播文化的传统技艺,具有承载的文化内容丰富、技艺方式独特、文字浪漫恣肆的主要特征。

以竹简为文字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播媒介史上一次革命。以竹为文字载体是我们祖先经过反复比较和选择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介,其技艺的原发性和典型性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荆州市申报的简牍制作技艺(楚简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下一篇:西和麻纸制作技艺